在宋仁宗朝担任过金坛县令,后来入朝担任谏官的吴中复也以亢直敢言著称。
吴中复(约1011-1078),字仲庶,景佑中擢第(考中进士),在宋庆历二年(1042)任金坛知县(此据《民国重修金坛县志》。《宋史》有吴中复传,无其任金坛县令的记载。但两者的姓名、字号、活动年代、所任职务都一致,故两者应为同一人无疑)。
吴中复是兴国军永兴县(今湖北通山县,《民国重修金坛志》称其为濮阳)人,考中进士后,先任四川昭信尉,后任峨眉县知县,当时该县老百姓供奉淫祠的风气很盛,他全部予以废止。在任时清正廉洁,替代还朝,不载当地一物行。后任潭州通判,监察御使,殿中侍御使,右司谏,同知谏院兼都水监等。他亢直敢言,不畏权贵,宰相梁适、刘沆都被他弹劾去职。据说宋仁宗曾题“铁御使”三字赐给他,以示表扬。
吴中复当御使时能做到实事求是,敢于推到诬蔑不实之词,还有关官员以清白。大臣富弼主张开挖六漯河,有一个内臣便向皇帝密告说开河要挖断的山岗名称与国姓和皇帝的名字相同,贾昌朝(他当过晋陵县主簿,后来做到宰相)在旁边暗中相助,意图扳倒富弼。宋仁宗听后很生气,让吴中复去调查惩治,并且催得很急。吴中复知道这是非同小可之案,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挖断龙脉、侵害皇帝,那可是大逆不道之事。他赶到现场经过认真调查,找出图籍进行比较,发现开河经过的村庄名叫赵征村,与皇帝的名字根本不同,那里也没有什么山岗,内臣所密告的完全不是事实。于是他如实向皇帝汇报,终于使冤狱没有兴起。
吴中复后来任户部副使,知泽州、瀛州、江宁、成德、潭州、成都、永兴、荆南等处。他政治上比较保守,王安石变法中,推行青苗法,他多方找借口拒不执行。但他能关心民瘼,知永兴军时,关内大旱,民多流亡,吴中复上奏请加赈恤,引起执政者厌恶,派人前来视察,反而说他所报不实,被贬官一级。他任都水监时,朝廷原来每年要征收江南“竹索钱”(防止黄河泛滥用的)二十余万,他奏请用芦苇代替,每年减轻江南负担十多万,还减掉了“道里费”(运输费)。吴中复为人乐易简约,好周人之急,所以士大夫称赞他。当时名人王安石、司马光、曾巩等都有赠诗给他,王安石称他:“才高明主眷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司马光称他为“贤侯”。曾巩则称他:“琐闱廷阁腹心臣,籍甚声华动缙绅。药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达国中春。”可见他的声闻很好。吴中复能诗、善书。(见《宋史·吴中复传》,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吴给事中复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