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在五代南吴时(约937年前)任过常州从事(从事是当时州刺史的属官,相当于助手之类。此据《南唐书》。常州地方志未有记载)。
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923-926)考中进士,以文章写得出色而闻名。他的父亲韩光嗣是后唐平卢节度副使,因不满后唐主李嗣源,于公于926年起兵反抗朝廷,结果失败被杀。韩熙载仓惶南逃,投奔南吴当政者徐知诰,但未得到重用,先后做了滁州、和州、常州三州从事。十年后,李昇(徐知诰)建南唐称帝后,召韩熙载回朝任秘书郎,叫他去教太子李璟读书,他成了李璟的老师。
李璟继位后,追念师恩,任命韩熙载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虞部员外郎是专管山泽苑囿的官,包括修建皇帝的陵墓等等,都是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史馆修撰是专管编修国史的,掌握褒善贬恶的大权。这两项官职多少都跟朝廷上的礼仪有些关系,有权对朝廷官员的错误言行提出批评。韩熙载忠于职责,对不合礼仪的事情敢说敢管。权臣宋齐丘、冯延已等经常干出违反礼仪的事,韩熙载毫不客气地进行纠正,所以宋齐丘等对他非常忌恨。后韩熙载升任太常博士、知制诰,负责为皇帝起草制册诏令的工作。
南唐保大三年,大臣陈觉、冯延鲁建议攻打福州。南唐进军后,吴越出兵救援福州,与福州军夹击南唐军,南唐军大败,被杀二万余人。这一仗,南唐国库为之耗竭,声威为之大挫。当陈觉等败回金陵后,南唐朝廷讨论对他们的处理意见,韩熙载等主张判处陈觉、冯延鲁等死刑。韩熙载说:“冯延鲁、陈觉身为主将,不懂得兵法上说的背水死战、哀兵必胜的道理,拒不接受禆将孟坚的劝告,竟做出主动后撤的决定,放敌军登陆,给他们以背水死战的机会,造成我军大败,丧军辱国,罪责难逃,应处死刑。”宋齐丘、冯延己等因为陈觉、冯延鲁是自己的党羽,竭力要求从宽处理。李璟诗词写的很好,但为政却很昏庸,竟听信了宋齐丘等人的话,赦免了冯延鲁和陈觉,反而将坚持要求判处陈觉等人死刑的御使中丞贬为江州司士参军。
韩熙载对李璟的决定很不满意,后来又向李璟秘密上奏,指出宋齐丘及其党徒陈觉、冯延鲁等都是南唐祸乱的根源。结果这些都被宋齐丘等打听到了,他们恨死了韩熙载,竟编造谣言,污蔑韩熙载行为失检、常常在家里大摆筵席,喝得酩酊大醉以后与丫环侍女胡闹,还炮制出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以证韩熙载生活奢侈放荡。李璟竟信以为真,将韩熙载贬为和州司马。
其实,韩熙载平生不能饮酒,喝一小点酒就脸红心跳,十分难过,所以他在家里是禁酒的,说他喝醉了酒胡闹,纯粹是捏造。如说他生性风流,家里姬妾美人多一点,倒是事实,不过这原是封建社会里达官贵人家里常有的事,是不足为怪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院著名画家顾闳中所画,据说他被宋齐丘等人收买,先假装去和韩熙载交好,经常出入韩府,偷偷地描摹了韩熙载和他家里一些姬妾的相貌以及韩府中厅堂院落的摆设,然后照着宋齐丘家里大宴宾客时的场面,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地绘制成图。从绘画的技巧来说,这幅图上的人物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称为千古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但画图的内容却是子虚乌有的事。凡是知道韩熙载平生不能饮酒这个底细的人,看了这幅画,都无不讪笑顾闳中的无知,并为他听信别人唆使以画笔害人而感到惋惜。
后来,韩熙载又从和州贬所被调回朝廷。有一次,宋齐丘为自己预先写好了一篇墓志铭,他知道韩熙载是远近闻名的大书法家,经过被贬后大概已经吸取了教训,便备了丰厚的礼物,连同墓志铭的底稿派人送给韩熙载,请韩帮助缮写,以便身后勒石扬名。韩熙载接到底稿后,连忙用楮皮纸塞住鼻孔,连声说:“快拿走!快拿走!这篇文章太臭了,臭气熏天,我实在受不了啦!”他就是有这种傲气、骨气。
李煜继承皇位后,韩熙载任兵部尚书,请求铸造铁钱用来流通,结果造成货币贬值,物价腾贵,韩熙载自己很后悔。李煜因为韩熙载能尽忠办事,本想让他作宰相,最终也因为他生活不检点,将他降为左庶子,分司洪州。韩熙载遣散了他全部姬妾,即将独自登路。李煜又收回成命,让他改任秘书监,不久官复原职,被遣散的姬妾很快又聚到韩熙载的身边。李煜叹气说:“我也拿他没有办法!”改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开宝三年(970)年,韩熙载去世,年六十九。李煜非常惋惜,赠官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
韩熙载才气横溢,学识渊博,文思敏捷,以文章自负,史称他“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他善谈论,审音能舞,工书法,与徐铉齐名。他性情高傲散漫,从不卑躬屈膝,除皇帝外从不向人下跪,即使在贬谪放逐中,也是如此,江左都叫他“韩夫子”。后周显德年间(954-960),韩熙载曾出使到汴梁(今开封),回来后李璟问他中原大臣的情况,韩熙载说:“赵点检(赵匡胤)看来不同寻常,不可捉摸。”后来赵果然夺权登上皇位,李璟更加器重韩熙载。韩熙载著有《定居集》、《拟议集》及《格言》50余篇。
据《玉壶清话》卷四载:后周曾派陶谷出使江南,以观察虚实。陶谷自恃是中原大国来的,便在南唐君臣面前容色凛然,大摆架子,宴席之间也不谈笑,显得道貌岸然。韩熙载对其亲朋说:“我辈经事已多,历官多年,陶谷何必如此?我观此人,非端介正人,诸君请观,吾有法使其露出原形。”于是命歌妓秦若兰冒充驿卒之女,旧衣竹钗,每天早晚在馆驿中洒扫庭院。秦若兰容貌秀美,即使宫掖之中也很少有如此佳丽。陶谷见其美丽,遂上前询问其家世,秦若兰说:“妾身不幸,夫婿亡故,无处可归,托身于父母,就是驿馆中守门的那对老夫妇。”陶谷意乱情迷,遂与其成就好事,并赠其《春光好》词一首。数日后,李璟宴请陶谷,请其饮酒,陶谷装模作样地不肯饮酒,李璟便说让歌女来唱歌侑酒,结果上来的是秦若兰,所唱的正是陶谷所赠的《春光好》一词。陶谷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以钻进去。他不敢再推诿,连酌连饮,吃得酩酊大醉,呕吐茵席。为此,他不但为李璟等看轻,而且待他回到汴京时,他在南唐的所作所为及其所撰的《春光好》一词,已传遍了京城,遂也为周主所轻。这则故事颇能反映韩熙载为人处事的风格(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则故事不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