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悰,吴顺义中(921年后)任过常州刺史(据《咸淳毗陵志》)。
张伯悰的生平事迹不详。《咸淳毗陵志》只记载他在常州增筑了外子城,周围七里三十步,高二丈八尺,厚二丈,中外甓之,上有御敌楼,白露屋,号“金斗城”。门有四:东“行春”,西“迎秋”,南“金斗”,北“北极”,外缭以池,公廨、民廛,错处于内。他的其他情况地方志未有记载。
笔者查阅了相关史书,没有查到有张伯悰其人,倒是查到了一个当时当过常州刺史的叫张可琮的。路振的《九国志卷二》有张可琮传,对其介绍较为详细:张可琮早年投奔杨行密,行密识其勇毅,擢在左右。杨行密打败孙儒后,得到毗陵等地,考虑到毗陵的属县无锡处在与吴越争衡的最前线,便派张可琮居守此地,抵抗吴越军的攻扰。后来,吴越果然派骁将领兵二千前来偷袭,张可琮手下才百来人,但“皆乘城疾战”,吴越人惊溃而去。吏士皆贺,张可琮却说:“彼众我寡,看形势他们还会来进犯,不能大意。”于是他作了安排:全城熄灯火,藏旗鼓,装着象个空城的样子。吴越人果然前来侦察,见后以为守军连夜逃走了,于是又杀奔前来。张可琮带领将士待其近城时,突击“大破之”,吴越军尽皆溃去。张可琮事后才将此事报告给当时的常州刺史李简(据此可知此事发生在公元910年左右,当时李简任常州刺史——笔者注)。李简虽然责怪他这么大的事不早点报告,但也佩服他的胆气,为他报了功。张可琮又奉徐温之命,“掠东洲下之”,被任为制置使。后来他任江阴镇遏使,在江阴筑城。“沙山之役”(919),张可琮以江阴之众供军旅,展斥侯,无阙谋。“徐温喜之,擢拜常州刺史,大修城隍,民赖以安。顺义五年(925)卒,年六十五”。又,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引《十国纪年》也有张可琮的介绍:“梁贞明五年(919),吴越攻常州,徐温率兵拒之,陈璋(吴国将领)以舟师下海门出其后,张可琮以江阴兵从陈璋,败吴越兵于香湾。”由此可见,张可琮是在反击吴越入侵战争中立了功,被徐温提拔为常州刺史的,任职期间至少在公元919年后,顺义五年他死时还在常州刺史任上。
根据以上资料,笔者大胆推测:第一,张伯悰就是张可琮。因为一是两人的姓名相近;二是两人都任过常州刺史,且任职时间相近;三是两人在常州所做之事相近:一个是筑外子城,一个是大修城隍。第二,张伯悰恐是张可琮之误。张伯悰仅见于常州地方志,在其它史书中踪迹全无。这是很不正常的,与其同时代的其它常州刺史,在史书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记载。而张可琮在几本史书中都有记载。所以,笔者怀疑《咸淳毗陵志》记载有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