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逸,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在唐咸亨二年(671)任常州刺史(《唐书》本传无此记载。此据《咸淳毗陵志》:“咸亨二年为常州刺史,三月移越州都督”)。
李孝逸是唐宗室淮安王李神通的小儿子,受封为梁郡公。他自幼聪明好学,善写文章。仪凤三年(678),他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唐朝为阻止吐蕃军屡次侵扰边界,决定进行军事反击,他奉命调动剑南、山南等地军队,向鄯州集结,配合唐军主力作战。永淳元年(682),吐蕃大相论钦陵率众进犯松州等地,李孝逸又率众前往防御。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死,中宗李显继位。第二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但政事皆由自己决定,李旦不过是个摆设。武则天称制后,调李孝逸回京,任左卫将军,对他“甚见亲遇”。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了翦除异己的政策,引起唐宗室和有关官员强烈不满。唐初名将李勣(本姓徐,赐姓李)的孙子,眉州刺史、英国公徐敬业当时受贬在扬州,便纠合一些同道,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于光宅元年(684)9月29日起兵讨伐武则天,十天内 便得兵十余万,不久便占领了扬州、楚州、润州等地。武则天得报后,10月6日便任命时任左玉钤卫大将军的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三十万浩浩荡荡杀奔扬州,南讨徐敬业。
徐敬业闻讯后,立即亲率重兵集结于高邮下阿溪,另又分兵都梁山(盱眙南)和淮阴二处,结成犄角之势以抗官军。官军抵达后,有人向李孝逸建议仗着官军人多势众,先分兵包围都梁山和淮阴两处,然后集中兵力直扑扬州,聚歼徐敬业军的主力,这样可以快速平定反乱。但李孝逸没有采纳这一看似厉害,其实风险很大的方案,而是采用避强击弱,各个击破的策略。官军首先进攻都梁山,激战后攻克了此处;接着挟战胜之威,直扑淮阴,又大破徐敬业众。官军解除侧翼之患,没有后顾之忧后,集中兵力进逼高邮。此时徐敬业已无退路,只能出全力死斗。两军在此大战,官军数次失利,后来官军用火攻之计,顺风纵火,烧得敌军焦头烂额,敌军被杀死七千余人,溺死的更多。徐敬业逃跑后想乘船出海,被其部下杀死。这次起事只有一个半月,便被镇压下去。
李孝逸凯旋回朝后,因功被授为镇军大将军,转左豹韬卫大将军,改封吴国公。他声望本来就比较高,自平定徐敬业变乱后,声誉更隆,引起了武则天亲信武承嗣等“深所忌嫉”。他们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谗毁他,再加上他本身也是唐朝宗室,武则天也对他怀疑起来。垂拱二年(686),李孝逸被贬为施州刺史。同年冬天,武承嗣等人又唆使人诬告李孝逸任职益州时曾自解“逸”字说:“走字旁边是兔字,说明常在月亮中。月亮在天上,我应该有天分。”这种话当时是属于反逆之话,武承嗣他们就是要把李孝逸置于死地。武则天念其有功,下令将李孝逸免死,发配到海南儋州。李孝逸到海南不久,便含恨而死。景云初年(710),睿宗李旦复位后,追赠李孝逸为益州大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