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撙(467-523),洛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在梁天监年间(510年后)任过晋陵太守。
蔡撙自少方正文雅,恬退静默,当时就很有名气。在齐朝任过司徒主薄,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母亲去世,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出来做官。
梁朝建立后,蔡撙重新出仕,历任侍中,临海太守,因事贬为太子中庶子,后任吴兴太守。在吴兴时,他自己在书斋前种蔬菜,作为常食,他的清廉得到梁武帝的褒奖。天监九年(510),宣城郡吏吴承伯聚众作乱,杀太守朱僧勇。乱众很快发展到二万,转屠旁县,所过皆残破,不久突然来攻吴兴。当地不习兵戈已多年,吏民纷纷畏惧逃散,属下劝蔡撙快逃。蔡撙坚守不动,募勇固守郡城,并出城与吴承伯众交战,结果大败敌军,斩杀了吴承伯,平定了变乱。蔡撙因功授信武将军,后任度支尚书,中书令,调任晋陵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任职宽宏简易,很有名声。又为侍中,领秘书监,转中书令,出为宣毅将军、吴郡太守。
昭明太子萧统七岁时,其父梁武帝萧衍为他纳妃,当初看中的是谢氏之女。有大臣说,当今为人忠贞纯洁、简朴高明的,唯有蔡撙。他的家风好,女儿一定很优秀。梁武帝于是改纳蔡撙之女为昭明太子妃。蔡撙之女进宫以后,蔡撙思念女儿,便常常声言有病并通过来访者把这消息带给女儿,皇帝有时放她回家探亲。父女两见面后不过寒暄而已,蔡撙不再说更多的话。
蔡撙为人正直,有骨气,气概风度出众,执掌政务从不屈节退让。有一次他推荐一名官员,梁武帝嫌他没有与参掌此事的官员联署,便将他的奏书扔到凳子底下,批评他说:“你太不明白事理了。”蔡撙表情严肃地俯身捡起奏书,回答说:“我个人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为什么要别人联署?我从出仕以来,不曾有不明白事理的评价。”于是拿了奏书转身就走,回家后便想辞职。梁武帝悔悟了,拿来蔡撙的奏书为他署了名。有一次梁武帝招待众大臣吃饼,蔡撙在座,武帝多次叫他的名字,蔡撙始终不答应,低了头只顾吃。武帝便改叫他蔡尚书,蔡撙这才站起来答应。武帝说:“前面叫你为什么耳聋,现在叫你为什么耳聪了?”蔡撙回答说:“我作为皇帝的亲戚,又是大臣,你不应该直呼其名。”武帝脸有愧色。
不过蔡撙也犯过错误。他当临海太守时,百姓杨元孙把婢女采兰抵押给同乡黄权,约定生下子女后,酬报哺乳之费。黄权死后,杨元孙向黄权的妻子吴氏要赎回采兰母子五人,吴氏违背订约不予归还。杨元孙向官府投诉,蔡撙判决归还原主。吴氏便用金钏行贿蔡撙的小妾,蔡撙被吹“枕头风”后,便将采兰母子五人又改判给吴氏。杨元孙到朝廷击登闻鼓诉冤,结果蔡撙受到主管部门弹劾。朝廷虽然没有给他定罪,但蔡撙一直以此为耻,吸取此事的教训。
蔡撙于梁普通四年在吴郡太守任上去世,年五十七。追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宣惠将军,谥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