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幼舫,常州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余文钺,曾任浦江知县、海宁知州。大鸿早年随进士沈同芳学《三字经》、《千字文》和古诗文等。稍长因生性好动,体格魁伟,弃文从戎。16岁考入湖北武备学堂,虽全家竭力反对,但未能阻止其行。
武备学堂是我国培养新军将官较早的专门学校,学制3年,教员大多从德国聘请。余学习兵法、军器课程以及炮队、步队、工队、分合阵法的操练,均获得较好成绩。在毕业考试时,名列全校第一,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端方赏识,被派在总督护军工程队(后改编为湖北常备军第一镇工程第一营)任队长。
当时湖北新军中,革命志士颇多,尤其是恺军第三营,革命思想较浓。余则主张“君主立宪”,他认为“吾国专制久”,只可以君主立宪为过渡,不可以革命,深得张之洞信赖,被调任第三营管带(相当营长),压制新军中的革命情绪。后因整饬该营“有法”,遂晋升为陆军步队第三十三标统(相当团长)。在此期间,曾被派往日本考察军政。回国后,任第三十二标标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朱家宝到安徽任协统,负责安庆省城防务。次年,朱家宝到太湖参加秋操,隐蔽在军中的革命党人熊成基等,乘机定于11月19日夜在安庆起义,不料被余侦悉并加以破坏而未能成功。起义首领熊成基逃往日本,管带薛哲被斩决。因镇压起义“有功”,被清廷赏加二品衔。
清宣统三年(1911),四川“保路运动”爆发,他率兵随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开往四川镇压,即被四川总督赵尔丰委任前路防军统领,驻防夔州。途经泸州时,闻知武昌辛亥革命已经爆发,起义之势很快波及四川,他只得随川南新军起义,后任川南都督刘朝望参谋。不久,回到常州隐居。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为瓦解民军团结,拉拢黎元洪北上。余被黎元洪派往北京接洽,并任总统府咨议。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派护军使欧阳武率兵开往江西镇压,余负责护送护军使大印,7月途经湖北,革命军将他抓获,劝其不要为袁卖命,他以“国基甫植,不堪再革”,仍效忠袁氏,当场被革命军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