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亮工(一作亮功),又字纲庵,早年即以文才著名。其诗悠然自得,颇得大诗人王士祯赞赏。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鸿绪主修《明史》,万斯同核定文稿,他协助修辞。康熙四十二年,名世中一甲三名进士(探花),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
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命修《佩文韵府》,他与赵熊诏等分任修纂。康熙四十八年,与查慎行等同入武英殿校刊《佩文韵府》。康熙四十九年,与赵熊诏、杨大鹤(杨廷鉴之子)等先后参与修纂《渊鉴类函》。康熙五十八年,与方苞等参与《骈字类编》修纂工作。
清雍正三年(1725),帝以“大逆”罪勒令年羹尧自裁。他曾作诗投赠年羹尧,颂扬其平定西藏功德,并主张应于康熙帝“平藏碑”之后为年树碑记功。雍正四年,赠诗事发,以“谄媚奸恶”罪当死,雍正帝只叫革职逐返,并亲书“名教罪人”匾额,悬挂其大门口。又命诸文臣写诗文声讨其“劣迹罪行”,共得400余篇,汇编成册,令名世刊刻进呈,广为散发,借此达到“以人词为国法”,“欲使天下臣子,知获罪名教,虽腼颜而生,更胜于正法而死”;“读书之士皆期仰倚圣心,人人争有濯磨”;“悖逆”者“死不足蔽其辜,生更以益其辱”的目的。
其父养浩、兄济世都有文才,有人以北宋三苏相比。著有《崇雅堂集》、《古香亭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