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伯之后,吴王寿梦第四子。自幼聪明能干,深得寿梦喜爱,寿梦欲立他为嗣,他辞让。公元前561年,寿梦死,立长子诸樊为王。丧事毕,诸樊让位季札,他固辞不受,并表示愿意弃室而耕。诸樊卒,遗命授位二弟馀祭,想这样相沿成习,将来自然让位季札。馀祭元年(公元前547),封季札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季札是常州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人。
馀祭四年(公元前544),他出使鲁国,欣赏周代传统的礼乐,对各种风格作了分析,借此说明周和诸侯的盛衰大势。后游历齐、郑、晋等国,广泛结交当时各国的知名人士,在齐结交晏子,在郑结交子产,去卫结识蘧瑷等,对各国的政治形势发表许多中肯的见解。至晋国拜会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并有晋聚于三家之说,预示着三家分晋的局面。
季札北上经过徐国时,徐君很喜爱季札的佩剑,却又不便开口。季札因出使不能无剑,故未立即赠与,但心中已暗自许诺。当他出使回来再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便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从者问:“徐君已死,你还把剑送给谁呢?”季札道:“我心中早已答应将剑赠与徐君了,怎么可以因为徐君死,就违背诺言呢!”由是札贤名闻天下,馀祭卒传于馀昧,馀昧卒遵例应传季札,他再让而避,效法其祖先泰伯3次让国,时人传为佳话。吴国乃立馀昧之子僚为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吴灭州来(今安徽凤台北),封札于州来,所以又称延州来季子。后诸樊之子光杀僚自立,即为吴王阖闾。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吴伐越,阖闻受伤致死,其子夫差立。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5),楚国令尹子期率兵攻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季札赶去拯救陈国,劝子期讲仁德、保名声,不要因相互争霸而不得民心。子期为其所动,收兵而还。
晚年住在延陵舜过山(今江阴申港西),死于屋旁花亭中,并安葬于此。他与守屋人陈福亲如一家,世代不相联姻,人称此村为吴陈村。墓旁有季子祠,常州城内也曾有过3处季子祠,司马迁称季札为“有仁心,慕义无穷”,“闳览博物”的君子。墓前有十字碑,上刻“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为孔子手书。常州人民至今还流传“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春联以对其表示崇敬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