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族系
 
 
在常族系
 

    承姓,得姓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古老姓氏。目前常州有承姓人口4100多人,占全市人口的0 .13%,以人数计,位列第86位。承姓,在《中国姓氏大全》一书中列为较为罕见的姓氏,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全国目前约有承姓人口18万,在全国姓氏中排列在500位之后。

    据统计,目前常州、江阴、无锡、宜兴地区约有承姓人口近2万,而且大多数同为一族。在收录人名最多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共收录承姓人士共8名,除其中1人为僧名,1人为汉代人(承宫)、1人为少数民族姓外,其他5人均为宋朝以后常州府所属武进、江阴、无锡人氏,可见常州及其周围地区是承姓聚居和人才辈出之地。

    承姓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成叔承。古籍《通志》卷27《以邑为氏》载:“承氏,卫大夫成叔承之后,望出千乘。”《稀姓录》载:“汉侍中承宫,本琅玡姑幕人。”这个承宫,就是我国历史上以勤学苦读闻名的典范,他“八岁为人牧豕,过徐子盛学舍,因当听讲,为诸生拾薪,数年苦学不倦,汉明帝时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名播匈奴。”常州承氏,为承宫之后裔也。

    据《毗陵承氏宗谱》(德阳堂藏版)记载,常州承氏源于宋代承伯起、承伯庸兄弟。据承氏迁常第四世孙承仲贤撰《承氏源流序》载:“吾承氏著姓,始祖讳宫,汉明帝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居琅玡,实春秋卫大夫成叔承之裔,厥后(承)三锡仕阶崇义郎,迁淮南郡,传至唐贞观时,(承)谕为兵尉,举御史大夫,沿及宋真宗朝(承)宇,与殿前指挥使王审琦世好,座相阿保罪死。宇四世孙讳振、讳採,靖康年间同审琦孙孟乾扈跸南渡,俱居常,孟乾居阳羡。余曾伯祖、曾祖占籍武进之太平乡篠坞里,此承氏入毗陵之始也。”此段文字简述了承氏迁常之前的先世行略,承氏自北宋末迁常至今,已达900年之久,后世子孙已繁衍至三十五世,播迁常州城乡及江阴、无锡、宜兴、浙江省钱塘诸地,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承姓大宗。

    据《毗陵承氏宗谱》卷一《统宗世表》载,迁常一世祖承振(字伯起)、承採(字伯庸)兄弟,世籍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兄弟俩随宋室南渡后,“居晋陵太平乡篠坞里,延师教子,诗礼营家。”据考证,其地即今武进潘家镇筱坞里村。伯起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卒于乾道八年(1172),享年73 岁,开山葬于晋陵凤凰山之阳。生一子公裕,字绕夫,宋绍兴年间由太学任校书郎,子孙遂入籍浙之武林(今杭州),是为承氏钱塘支。胞弟承採“器宇不凡,婣党交游,皆一时名宿,居家创垂尽善,实开族运之先。”生于大观四年(1110),卒于庆元三年(1197),享年88岁,葬兄茔之侧。生一子公明,字哲夫,南宋淳化朝由太学辟为寺直(官名),配常郡萧氏,生子文一。文一生子仲仁、仲贤(第四世)。至第五世时已有允诚、允正第六世孙,后派始迁居他地。其中仲仁次子允隆(太学生,以子敏贵诰赠阶议大夫),于宋淳祐年间(1241一1252)携子孟冕自太平乡篠坞里迁居江阴虹桥,“爱石牌长山南麓山迥水绕,筑别业以居焉。”其地即今江阴之长山镇石牌村地,“西麓有巨石,飞跨入江,面平如牌”,今又名石牌山。仲贤三子允臧,“因守父茔,迁居凤凰山之北,是为山北分支”。至此,常州承氏分为篠坞、长山、山北三派。自南宋之后,此三派子孙又复迁四乡。主要支派有:第十一世孙鹤龄于明洪武初年(1310年前后)自篠坞迁居郡北黄天荡北夏墅(今武进郑陆北夏墅),是为迁北夏墅始祖。鹤龄胞弟祖龄与兄同迁北夏墅,继迁丰北乡之赵家簖,因承姓捐资建桥便行人,遂改赵家簖地名为承家桥(在今三河口承家桥村)。祖龄为承家桥始迁祖。第十一世孙松龄于明初自山北迁居东古里(今三河口东古承家村)。第九世孙承良于元至正年间自江阴长山北园村迁居凤戈乡妯娌村(今江阴肖歧乡妯娌村)。第九世孙承逵迁居江阴城内,是为澄江城中支。第十二世孙承孟于明弘治年间自承家桥迁居郡北龙虎塘承家村,后世又分居龙虎塘小桥头村、中塘歧村。第十二世孙承玺于明永乐年间自篠坞迁居承庄(今漕桥承家头村)。承玺长子孟清于正德年间自承庄迁居夏家坝(今属漕桥镇)。第十三世孙孟琛于明正德年间自篠坞里迁居白土墩(今属武进漕桥朱埄村)。第十三世孙承锦于明嘉靖初自篠坞迁居黄公山下庄(今潘家桥黄公山下村)。第十三世孙承穆携三子迁居黄公山南(今潘家镇仁庄黄公山村)。第十三世孙承启仁自黄天荡北夏墅迁居歧上村(今郑陆歧上村),启仁簇弟彦文于明嘉靖年间自承家桥迁居东庵(今属郑陆镇),彦章自承家桥迁居东溪,彦黻自承家桥迁居河西,是为河西支分祖。第十八世孙承三胜于明天启年间(1621一1627)由承家桥入赘焦溪之是姓,子孙仍归宗姓承,今焦溪镇东街承姓为其后裔。

    历史上,常州承姓人士多居官清廉、业儒知医之士:承谷容,元末明初人,世居太平乡篠坞里,为承氏迁常第八世孙。明初朱元璋广纳贤才,谷容亦被举荐。洪武二年(1369)任太原府交城县丞,时连年兵乱,民不聊生,到任之后,“免税粮,夏秋之间不就(住)官舍,劝课农商,薄赋轻徭,惠洽黎庶,行之二年,百里讴思不绝。”后升任山东兖州同知,多有惠政。其事迹载《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及《常州府志》。承天秀,字钟之,明正统间举人,授钱塘知县,“卓有政声,惠及黎民,以民人诣阙乞留,连任九年。闻杭州织造内监将有逆谋,预为御备,遂得解散”,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后擢升为南阳同知。承任(1733一1798),字是常,号拙斋,诸生,受业于宜兴名儒杭乐。通经学,博览古今典籍。以授徒终生,其学生多有高才者。著有《拙斋集》等多种。承越,字耀珊,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河南候补知府,通晓古今史事,著有《听云山庄诗抄》等。承槐卿(1862一1945),名思诏,出生于焦溪歧黄世家,自高曾祖承南溪始业儒知医,曾祖承秀山、祖父承湘坪、父承云坡,父子相传,至槐卿已五世儒医。槐卿自19岁起精研医术,先后在常州、无锡、宜兴、上海等地行医,声誉卓著,他的行医座右铭是“人病即己病”、“诊疾无小事”,医德极为高尚,晚岁定居常州城内千秋坊。诊病察疾,慎思明辨,以平淡取胜,尤擅内科,律其医术者有七十余人,远及浙、皖两省。著有《承槐卿先生医案》传世。其长子承少槐,自幼随父学医,深得祖传精理,擅长诊治内科诸疾,诊断细致,用药慎重,诊治伤寒杂疹,疗效尤

    著。为名老中医师。

    革命先烈中,承沪( 1918一1943)祖籍武进,出生于宜兴,’194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政治交通员、中国共产党溧阳县委工作队副队长,1942年任溧阳边界某区区长,积极建立秘密党组织,恢复沟通苏中、苏南两根据地,为打击日寇起到重要作用。1943年在任溧阳竹篑区区长时,在与敌顽部队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承寿根(1900一1938),龙虎塘小桥村人,1927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江阴农民自卫军,任西路支队所属的大队长,多次率部与敌作战,1930年初在横林火车站被敌捕去,关押于苏州监狱,被判无期徒刑。1937年日军轰炸苏州时逃出,回到家乡组织一支百余人的抗日自卫队,后被改编为义勇军,担任团长。1938年10月,被反对共产党的匪首张少华杀害于泰兴,时年38岁。

    现代常州承姓人士中,不乏文学界、科技界、书画界英才:承志宇,潘家桥黄公山下村人,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著名作家,精通日、英等语,曾任《体育译丛》主编、中国武侠小说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已出版著作500 多万字,译著100多万字,出版小说20余部,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承继成,三河口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获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卫星遥感、空间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是国家遥感中心、亚洲遥感协会创始人之一;承名世,三河口人,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现代常州地区承姓聚居地有:郑陆桥、三河口、焦溪、潘家桥、漕桥、龙虎塘等地。常州城区有承姓人口400余人。潘家镇仁庄行政村有承家头村,郑陆镇有东古承家村,龙虎塘镇南有承家塘村。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