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现有苏姓558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8%,按人数排列,位列第67位。目前全国有苏姓人口56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47%,排列第41位。当代苏姓以广东、福建、台湾和江苏南部等地区最有影响。
苏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其姓源有二:一源于己姓,源头可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颛顼后裔樊居于昆吾,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夏朝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卫辉苏岭),以苏草(紫苏)为图腾,商末为周所并,子孙以苏为姓;二出自外族改苏姓。如汉时辽东乌桓族、北魏时鲜卑族、北宋时党项族、清代满族苏尔佳氏、苏都哩氏等改苏姓,现大都已被汉化为汉族苏姓。苏姓郡望主要有武功郡、扶风郡、河内郡等,堂号以“武功”、“眉山”、“芦山”、“文海”、“聚星”等最著名。
据《毗陵苏氏宗谱》(文海堂藏版)卷一,由明刑部尚书、武进人姜宝撰写的《万历重修苏氏宗谱序》载:“由眉山人讳轼,字子瞻,号东坡,官至礼部尚书,年及五十,奏居常州,终老于是,阙后子孙遂入籍毗陵,此毗陵苏氏之始也。”经查常州历代府县志及地方史料,在宋代前未发现常州地区有苏姓。苏轼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自海南遇赦北归,带病到常州,于当年七月二十八日终老于常州城内顾塘桥畔孙氏馆(前北岸65一80号,今称藤花旧馆)。苏轼与江南名城常州(毗陵)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虽未在常州做过地方官,但曾获“常州团练副使”的虚职。他在常州所属的宜兴县三次买田,一次买房,两次给皇帝上《乞常州居住表》,三次在常州、宜兴安家。特别是他被贬岭南和海南的5年间,他将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幼子苏过三房30余口人安置在宜兴达数年之久。他把侄女(胞弟苏辙之女)嫁给常州人胡仁修,把外甥女嫁给宜兴人单锡,他的侄孙苏彭娶了常州双桂坊人丁骘(进士,官太常博士)之女。在常州有他许多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他在给同朝为官的好友、常州人钱公辅的《哀词》中说:“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他眷恋常州民风淳,人情美,多君子,他终于选择了定居常《毗陵苏氏族谱》18卷1948年聚星堂藏版州并终老于此,他的子孙也入籍常州。
苏轼谢世后,按其遗愿,三子扶柩北上,于第二年(崇宁元年,1102)闰六月二十日葬父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小峨眉山。这里离他情同手足的弟弟苏辙所居的颖昌不远,苏轼生前一直希望兄弟俩晚年能“对床细语”,可惜未能实现,舍常州而葬汝州,大概希望日后兄弟俩能长眠一处。10年后,苏辙去世后果然与兄长眠一地。此后不久,靖康之变,北方沦陷,颖昌被金兵占领,苏氏子孙再次分散。其中苏轼三子均有子孙避居常州。南宋韩元吉《苏岘墓志铭》:“始文忠公爱阳羡山水,买田欲居,仅田数百亩,屋数楹也,而家居许昌。至离乱,驾部即世,欧阳夫人始居阳羡。”苏岘为苏轼曾孙。南宋周必大《乾道丁亥泛舟游山录》:“昔东坡买田阳羡,凡九百斛,三子之裔共享之,故子孙居此”。《宋史翼》及《三苏系年要录》载,苏迈次子苏符(礼部尚书)与秦桧不合,“绍兴十三年,除遂宁知府,符因有田在苏,不欲赴任,因留居之。”苏籀(苏辙孙)《双溪集》有诗题称“毗陵家弟季文”,季文即苏籍,苏过之子。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宋史专家舒大刚博士在所著《三苏后代研究》一书中说:“不仅苏篑、苏岘、苏峤居此(常州),而且苏轼三子后代皆赖此为养”,“可见,自北宋时苏轼购田于宜兴,有房于常州,至绍兴年间,其子孙即聚居于彼”。
据《毗陵苏氏宗谱》载,苏轼长子迈字伯达,嘉祐四年(1059)生于眉山、,卒于靖康三年(1128),官驾部员外郎,生五子,长子苏箪,元丰元年(1078年)八月十二日生于徐州,苏轼命名曰楚老,因体格硕壮,又戏之曰可以“负犁”。苏箪生二子,次子苏嵩居常州,其后裔世居于此,此支即后世所称“西苏”一支。苏轼次子苏适,字仲豫,一度在宜兴行医为业,靖康元年(1126)卒,终年56岁。其夫人欧阳氏、子篑、孙岘。岘有六子一女,居宜兴。三子苏过,字叔党,宣和五年(1123)卒。过生七子,其第三子苏籍居常,其后世即“东苏”一支。此二支苏氏,宋元两朝居于城内白云尖(今小营前、白云渡一带),至元末因避战乱,苏迈一支至九世孙苏大安,始迁郡城西北四十里之前舍里,即今安家镇前舍苏家塘。苏过一支传至第七世孙耀宗、振宗兄弟。耀宗迁郡东兰溪岸村,即今无锡杨墅镇兰溪村。振宗迁姑苏洞庭西山慈里,即今苏州太湖中西山镇慈里村。近百年来,迁居此三地的苏姓子子孙孙,瓜瓞绵绵,至今已衍至三十六世。
长房“西苏”支迁居情况如下:苏迈九世孙苏大安,生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卒于明建文元年(1399),生子秉彝。秉彝生四子,长子继宗、次子继祖、三子继承后世居于祖地前舍苏家村。后世分迁主要有包墙村、沃家村、小庙村、南庄村、绿城湾、百丈四堡村、孝都柴家边苏家村、田里村支、李家巷支、小葛庄支、南邵村支、吴家巷支、刘家坝支、西园村支、史家村支、金河湾支、常州城内马园巷、常郡西门支、西门太平巷等地。四子继先在明永乐年间自前舍迁居青山门外德泽乡湖庄苏家村(湖庄为明代地名,今不存),即今薛家、三井、新闸镇交界处外环路北侧苏家村。因村建于童子河北岸,又称沿河苏家村。传至十六世大川、大量、大纲、大纪四兄弟时,因“地丁浩繁,延迁诸巷,大川迁村北日朝东苏家,大量居前后数巷,大纲居小桥头曰桥头苏家、苏家近下村,大纪迁居城北九里街,即今新区三井乡九里巷村。其后世中,又分居于常州朝京门外石灰桥(怀德桥堍日晖弄)、新闸腰坝头苏家搪、城西瓦窑村、小新桥前大坝苏家村、薛家桥东后巷村、寨桥东街、城东潞城苏家塘及苏家桥、丹阳里庄桥蒋庄苏家里等地。
另据《浙东太平苏氏宗谱》载,苏迈次子苏符,生于宋元祐五年,其子苏赉,官太仆寺卿,“赉子甲原,字本初,官国子监博士,因其先世文忠公食采毗陵,因居之。生子琛,字世宝,世居毗陵,宋建炎年间,高宗南渡,以太学助教随驾至钱塘,家于浙东四明之奉化县星渚,是为四明世祖。其裔孙复迁慈溪、余姚、鄞县。”在元初有子孙自浙东余姚迁居常熟,后世中有一支自常熟迁安镇苏巷及港下苏家村。即今武进洛阳与无锡杨市交界地苏巷村等地。
三子苏过支“东苏”后世迁居较复杂。民国四年(1915)苏应琛等纂修的《毗陵苏氏族谱》(聚星堂藏版)记述“东苏”世系及分支情况极为详细。苏过传至第七世孙耀宗生四子,遂别为四派,其后世历元、明、清三朝,子孙分迁常州、无锡、宜兴、江阴等地城乡数十处。居于常州城内的支派有:早科坊支、域城巷支、新坊桥苏家弄支、成全巷支、郡庙后支、大井头苏家园支。居于常州乡间的有:漕桥夹山东、夹山、西支、货饶巷支、禹城桥支、戴溪桥支、天井桥支、郑陆桥三皇庙南苏支、三皇庙、北苏支、后塘桥支、羊头桥支、苏公岸支、横林牛塘桥支、徐桥支、沟湾支、华渡桥支、洛阳皇范支、西窑支、东占桥支、丁庄支、礼嘉桥都浜支、毛家桥支、强巷支、崔桥后圻头苏家塘支、凤沟支、三河口苏家塘支、焦溪苏家村支、湖西麻皮桥支等。居于无锡城乡的支派有:兰溪岸支、洛社曹村支、太湖杨湾支、望亭支、苏家渚支、玉祁支、东亭支、坊前支、黄巷支、上庄巷支、杨桥支、濑团渚支、张泾桥支、华庄支、大公桥支、刘潭桥支、苏家岸支、严埭支、大树下支、大松树支、斜桥支等。居于宜兴境内的有:鼎蜀镇支、扶风上苏村支、下苏村支、大埔石后沟支等。居于江阴境内的有:要塞横大村支、蒲鞋桥支、城南苏家村支、张公桥支、中塘桥支、月城桥三塘河口支、南闸支、峭歧支、祝塘桥支等。第七世孙振宗支迁苏州太湖洞庭西山,其长子企贤子孙复迁苏州城内、常熟阳澄湖东、湖南衡阳等地。次子止华后世留居西山慈里、墥里、韩村等诸村,至今人丁颇为兴旺。
此外,近现代陆续有苏姓迁入常州地区。太平天国失败后,有一批湖广籍军民迁入江南,其中有一支湖北襄樊籍苏姓迁入武进滆湖西岸,至今已衍至第八世;有一支东台籍苏姓在清同治年间迁入奔牛之南张墅桥村;建国以后,有阜宁、涟水、扬州、丹徒、扬中、浙江嵊县、山东青州等地苏姓迁入市区。
历史上常州苏姓入仕为官者不多,可能与苏氏在南宋定居常州之后制定的宗训、宗规有关。后世恪守“读书免俗,稼穑医贫”的祖训,只读书不做官,居城或授徒或贸易,居乡或耕耘或设馆,过着平静而朴实的生活。常州历史上也有一些苏姓人士高中进士,如苏舜举、苏昌时、苏浚明、苏应珂等,大都入仕不久即弃官归乡。近现代苏姓人士在教育界有所贡献的如苏纳候(常州府中学堂校监)、苏鸿铨(20年代首创武进民众教育馆)、苏少禾(晚清秀才,菁华大学堂教授)、苏宝莹(抗战中创办常州私立迪群义务小学收贫苦儿童入学)、苏曜堃(刘国钧延请的家庭教师)以及苏辛伯、苏亦泉、苏愚卿、苏少柏、苏少英、苏流声等一批饱学之士。周璇,本名苏璞,是“一代歌后”,又是著名影星,有“金嗓子”之称。
现代常州苏姓中多教育界、科技界英才:苏定强,城北沿河苏家村人,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我国天文学领域重要学术带头人,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九委员会副主席;苏笺寿,沿河苏家村人,同济大学机械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震动学、工程力学专家;苏伟,城区成全巷人,浙江省药检局高级工程师,药学家,曾长期从事制药科研工作,派驻德国、印度等国考察现代制药科技,参加我国药典编订和新药鉴定等工作,为我国制药业作出重要贡献;苏士俊,新闸瓦窑村人,上海纺织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纺织、化纤工程、专业自动化与计算机系统设计,主持或参与了山东济南化纤总厂、上海石化总厂腈纶厂、上海星火联合合纤等数十个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苏光,祖籍常州,生于江阴,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友好城市协会副会长,著名外交活动家。
与苏姓有关的人文景观及地名有:藤花旧馆,省级文保单位。在市中心前北岸,为苏轼终老处,现存门屋一楹,楠木厅三间,厅媚有篆额“藤花旧馆”四字。此宅原有紫藤、香海棠各一株,传为东坡手植,现不存。东坡舣舟亭,现名东坡公园,亭始建于南宋,为东坡来常州泊舟登岸处,清康熙、乾隆二帝均登临此亭,乾隆帝亲题“玉局风流”、“舣舟亭”匾额,亭下有“东坡洗砚池”和御碑亭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坡祠,原在早科坊17号,原祠为常州太守晁疆伯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一1173)建于州学(今文化宫)之西,元末被兵毁,明正统十年(1445)有常州知府叶蓁移建于朝京门内,合杨文靖(龟山)并祀,初名二贤祠。明正德十五年(1520)常州知府王教移杨龟山像于杨氏旧祠,遂改名东坡祠,又称苏文忠公祠。1997年被拆毁,历代五块碑记暂存市文管会。此外,苏轼在常州的手迹有:鸣珂巷陈氏圃有“天远堂”手迹,常郡关帝庙有“聚星堂”手迹,清凉寺有“敕建端明寺”手迹,红梅阁壁间有《红梅阁帖》手迹等。滆湖之西东安镇塘里村有“香泉井”、“香泉亭”、“狗爬桥”、“迈步村”、“安欢渎”等,皆为苏东坡遗迹。城区有苏家园(在正索巷口)、苏家弄(北通椿桂坊),城郊有苏家门、苏家桥、苏家塘、苏家村,洛阳有苏公岸村,薛家有苏家近下村。以苏为首字的村、塘、桥、头、湾、岸的地名有2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