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较多的姓氏。按人口计算,当代孙姓在中华姓氏中列第12位,孙姓人口有186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 .54%。常州现有孙姓人口3.0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9%,列第16位。
孙姓起源主要有五:一出自周朝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之后,受姓至今已达2700年之久;二出自春秋时陈厉公之后伐莒有功,被齐君封于乐安(今山东惠民),赐姓孙,吴国军事家孙武即出此族;三出自殷纣王叔父比干之后,比干为贤相,因直谏被杀,子孙避难改姓林或孙,至今有3000年历史;四出自春秋时楚王之后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后裔以孙为姓;五来自外姓和其他民族改孙姓。如战国时名士荀子后裔在汉时为避名讳改姓孙,夏侯改孙姓,唐契丹、清满族孙佳氏改姓孙等。孙姓望出汲郡(河南汲县)、陈留郡(开封)、乐安郡(山东高青)、太原郡等。
早在晋代太初元年(377 ),有晋陵人孙无终以劲勇刚正闻名于乡。在参加谢玄指挥的淝水之战中,与刘牢之同为前军先锋,百战百胜,号北府兵,大败苻坚军队。南北朝时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初年(约505),有孙廉为晋陵郡太守,距今有1500年之久,可见孙姓在常州源远流长。北宋天圣二年(1025),孙夷甫成为常州第一位高中进士的孙姓人氏。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孙慎行中一甲第三(探花)。其六世孙孙星衍,在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高中一甲第二(榜眼)。
外籍孙姓人士在常州留下业绩的较多。孙廉,字思约,东莞(山东)人,梁天监初年为晋陵郡太守。《常州府志》称其“居官平直,以善政称”,与其父孙谦均任过五郡太守,而且政绩卓著,有惠于民。梁武帝称:“东莞二孙,廉谦而已”。孙用,字尚本,邹平人。明洪武初任常州知府,时天下甫定,士民皆贫苦,他以廉俭称于世,清贫不扰民,常深入民间问民疾苦。为民办实事,筹资恢复府学、县学,培养读书人。因任职期满,士民皆挽留,以贤能复任常州知府,这在常州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事见《康熙常州府志》。以上几位外籍孙姓人士,其后世或居于常州。
历史上常州孙姓来源,从现有的府县志和谱牒史料中可以考证的主要有以下几支:据《毗陵孙氏宗谱》谱序载,此族孙氏,先世可以追溯到吴越时军事家孙武(孙武卒于姑苏,墓在苏州)。始祖孙文虎,为南宋末浙东安抚使,世居凤阳府定远县昌义乡大板塘桥。元末朱元璋起兵时,其孙嗣祖、兴祖及曾孙继通、继达随同征战。其中兴祖、继达参加攻克江宁、溧水、宜兴、常州、无锡等府县,战功卓著。兴祖升任指挥使,洪武帝赐宅宜兴县,后裔遂居宜城及官村等地。继达升任总制,赐宅第于常州城内,即今南大街孙府弄,子孙遂入籍常州,继达为迁常一世祖。他把家安在常州后,又镇守滁州,远戍海南,远征陕甘,任凉州卫指挥使,在平定蒙蛮族后,卒于回师途中。其第三子孙泰随父征战,升任北平都指挥使,战死于怀来战役中。其后世中,明孙慎行为孙继达第八世孙。清孙星衍为第十四世孙。在常州,此支孙姓已衍至第二十八世。这支孙姓后裔主要居于常州郡城,迁居他地者主要有:第十六世思祖、义祖在清雍正时迁居宜兴城关,增焘迁居邓村,学熙迁居武进寨桥灵台。第十四世崇礼于康熙初年因官偕子自玉、自珍迁居湖广武昌。之骅迁居武进奔牛黄泥坝村。第十二世胤鹤在崇祯间迁居金坛县城。第十七世孙翀在乾隆间因从军远戍广西龙州,后派未归。福载因从军远戍甘肃天水关,子孙未归。第二十二世元茂、元觉兄弟于嘉庆间同迁苏州。钟英因官于湖北,子孙未归。
另据《毗陵蓉湖孙氏宗谱》(孝荫堂藏版)记载,此族迁常始祖是孙吴会,他与“毗陵孙氏”的迁常一世祖孙文虎是族兄弟(均为五世祖孙沂之后)。孙吴会,字楚望,生于宋嘉定三年(1210),南宋端平年间进士,初任无为监军,历六任,于淳祐年间(1241一1252)转常州知府,卒于咸淳元年(1270),享年61岁,子孙遂入籍常州。至第十一世孙敦仁,始迁蓉湖(今武进芙蓉、无锡玉祁境)西澜港,敦仁为迁蓉湖一世祖。后世中,第六世子昌于嘉靖年间迁居江阴申港。第八世以卿于顺治年间迁居锡邑西乡陆区桥唐家浜。第十世子茂、子英兄弟同迁五牧孙巷。继茂于乾隆年间迁无锡河闸口大孙巷。第十二世朝阳自蓉湖迁居常州城内青果巷。
据《武进礼嘉孙第桥孙氏族谱》(燕贻堂藏版)载,该谱是宋代吏部、户部尚书孙觌的家谱。先世居金陵,孙觌晚年曾谪贬象郡(今广西崇左县),流寓10年,归居太湖马迹山,后又居武进西徐里,即今礼嘉住基上村。卒后葬于武进走马塘姜家头(今政平禹城)。谱中记述孙觌曾祖孙顼(字乐善)为迁常一世祖,孙觌为迁常第四世。孙顼生五子,长应龙、次应祥、三应期、四应奎居于武进严庄,另有谱牒记载。五子应时,生一子孙治,治生三子,长孙— 孙氏众星耀门庭子孙观因官徙居河南,后世无考。三子孙岘,徙居山东。唯次子孙觌居于常州郡南孙第桥(今属礼嘉)。觌又生三子,长子琮为前房分祖;次子珀为中房分祖;三子璠为后房分祖。后世分迁数十处,其中前分迁居有:第十九世蘅迁居礼嘉桥,芹、藻同迁南大河。第十四世际泰、际玉,第十五世澄、世允迁居天黄荡(今名天皇堂)。振声迁汤家弄,时鑫迁居尖上村,时溶迁居后埸村,左溪、齐直迁居居巷。第二十二世国珍迁居邵圩。中分迁居有:第十三世履端迁居杨桥。第十九世一茗、一龙同迁土山村,云程迁居东占桥。第二十六世富艺迁居运村谭庄,敬川迁居南宅塘桥。后分中迁居有:第十三世迁居马口村(今洛阳孙家头),达尊迁居后埸村。第十九世一良迁薛庄岸,钦、钺迁居洛阳孙家头。第二十二世廷辅迁居坂上前家村,瑞坤迁居周水桥。此族孙姓迁常已达980 年,子孙繁茂,瓜绵椒衍,至今已衍为三十六世,约有族人4000余人,近现代有许多族人迁居海内外,迁居常州市区者尤多。
另有一支名为“毗陵竹园富春堂孙氏”,先世居浙东,始祖孙信,宋室南渡时居京口(镇江),传十四世孙经,于明初迁居常州竹园里。另有一支“溧阳敦家堂孙氏”,始迁祖孙旭,系宋龙图阁大学士孙奭九世孙,随宋室南渡,后因权奸贾似道当政,隐居不仕,家于平陵之西。此族孙氏迁溧700余年,后世中有迁居常州城内及卜弋、夏溪、东安诸地。
常州历史上孙姓人士多文学、史学、藏书、书画、工程界人士:孙觌(1081一1169),字仲益,宋代晋陵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靖康之变,专附和议,后贬岭外,归后循例提举鸿庆宫。以诗文名世,与汪藻、洪迈、周必大齐名。幼聪,苏轼来常借寓其家,觌5岁,已读书,轼出上联试之:“衡门稚子璠玙器”,觌应声对曰:“翰苑先生绵绣肠”。苏轼见其才思敏捷,谓然叹道“真璠玙与器也”,乃为之取名“觌”。事见《常州府志》。其著作《鸿庆居士集》等编入《常州先哲遗书》。孙珑,字从吉,明宣德年间召人直内廷,官至侍御、新安知府,著名书画家,画翎毛草虫全以彩色挥写,自成一家。画梅亦别致,时称“孙梅花”。山水宗米芾,其画今藏故宫博物院。孙慎行(1565一1632),唐荆川外孙,明万历进士、探花,天启初礼部尚书,著《玄晏斋集》、《孙文介公集》等16种,《明史》有传。孙星衍(1753一1818),字伯渊,慎行六世孙,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榜眼,授编修。以骂和珅不留馆,改刑部主事,官至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深研经史百家,尤精于经学、金石学、校勘学、语言学、目录学等。一生勤于著述,撰辑成书25种277卷。好藏书,所藏书籍编为《孙氏祠堂书目》,收书2192种46460卷。卒后葬青山门外芦墅。孙士熊(1906一1958),字有芳,漕桥东街人,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工程系,任治淮委员会工程师,后赴英国深造,归国后任川康公路大桥总设计师,治淮委员会局长,建国后任南京水利科研所总工程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专家。
常州现代孙姓人士中英才辈出:孙枢,中科院院士,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著名地质学家。孙天风,漕桥人,任教于北京大学,历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专委会第一任主任、中国风力工程学会理事长,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孙复初,漕桥人,清华大学教授,外语系主任,翻译家,主编《英汉技术词典》、《英汉双解理工词典》、《俄汉科学技术词典》等。
革命先烈中,孙明中(1901一1932),湟里人,自幼家贫,1928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后遭通缉,转至南京金陵大学农场继续做党的秘密工作,被南京卫戍司令部逮捕,1932年4月30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1岁。孙国耀(1918一1945),寨桥人,1937年参加抗日义勇军,后入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队指导员时,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曾获新四军政治部“模范指导员”称号,后任营教导员,1945年3月在浙西孝丰与敌作战中光荣牺牲,年仅28岁。
与孙姓有关的地名和史迹有 :南大街孙府弄,系明初洪武帝朱元璋赐给战功卓著的孙继达的宅第,后为孙氏宗祠,弄内尚有孙姓后裔居住;孙慎行、孙星衍故居,在双桂坊59号,现存明式厅堂一楹,内有明代木窗、雕花月梁、花厅、古井、花圃及两孙书迹刻石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家庵,在市区南园,现存殿二进各三间,内有古碑二块,为省开放寺院之一;孙觌墓,现迁葬于礼嘉桥西街桂香田,离此不远有孙觌纪念馆。与孙姓有关的地名有72处,市区有孙府弄、孙家场,焦溪有孙公桥,嘉泽有孙母村,南宅有孙李王家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