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是我国当代第15位大姓,尤盛于渤海湾数省和苏、浙、皖地区,人口有145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1%。常州现有高姓2.41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9%,排列第21位。
高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源姓氏,其主源有三:一出自黄帝时有大臣高元,同时代有高阳氏、高辛氏,其后裔以高为姓;二源于姜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尚为齐王,六世孙公子高食邑于高(山东禹城),其后人以高为姓;三出自他族他姓改高姓。如汉时匈奴一支、鲜卑慕容氏、女贞纳兰氏、清满族高佳氏等汉化改高姓,南北朝时元姓、徐姓改姓高等。高姓望出渤海郡、渔阳郡、河南郡、广陵郡。
常州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高姓,是唐代初年的晋陵人高智周。据清《武阳合志》载,唐文宗太和年间(828一835),高荣任晋陵令;宋太平兴国年间(977一984),由晋陵人高绅“以太常少卿出宰故里”,任晋陵令。可见至迟在唐代初年常州已有高姓居住。
历史上有多支高姓迁人常州。现择其数支介绍如下:据《毗陵高氏宗谱》(敦睦堂)记载,一世祖高彻,字汝通,为宋初检校太尉高琼六世孙,先世毫州蒙城人。高彻生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淳熙十三年(1186),他于南宋初建炎年间宋室南渡时,自庐州府合肥县西仪村杨柳巷徙居常州,以才德著名擢升为晋陵令。在任上“务求恤民,殚心治理,邑人感德,留居郡城东十里,因名其地为高墅”(今属青龙乡)。后世分居常州、无锡、江阴等地数十处。其中,第十一世孙汝弼,迁无锡高家尖。宁三迁无锡戴圻,宁四迁无锡天授乡长冈,宁六迁无锡堰桥。第十八世孙高隆迁江阴高家弄。明代著名学者高攀龙即出自此支。
至南宋末,第七世孙高九秀自高墅迁居武进施庄,生五子,四子居施庄,唯第五子奇五远迁山东济南府。至第十一世孙高遵、高崇(汝贞子),时值元末明初社会鼎革之际,因避兵乱,兄弟举家复迁常州故土,高崇居于瓦屑坝村,高遵居于郡城小南门外青龙桥,其地即今茶山东方村高家塘。此族后世分居常州城乡主要有:高严迁居水渚庵,长桂迁居牛塘桥,澎林迁居仇墅,祥赓迁居城西陈渡桥,鑫达迁居城南三桥头,元享迁居城南荡下村,本立迁居江阴璜土前周桥,近礼迁居城北青龙桥田舍村,鸿仪迁居乌焦头村,云台迁居瓦屑坝村。其中,第二十三世孙炳燮,世居郡城娑罗巷十子街,清咸丰十年因避兵乱,徙居城南礼嘉桥,今礼嘉东街高姓为其后。此族高姓居常州已近900年,后世枝繁叶茂,至今已衍至三十六世。
有一支“毗陵芳田守愚堂高氏”,始祖高彻,第八世孙宣训于明永乐年间迁居武进新塘乡太平区(今雪堰镇及无锡马山),宣训为此两地高姓始迁祖。第十二世孙高武,于明正德元年(1506)迁居郡东丰北乡横山西五里之芳田(今属横山镇),为迁芳田始祖。其弟高翰迁横山之北五里黄莲墅(今横山勤丰村黄连树村)。第十四世古愚自芳田迁居东门外政成桥菱溪里。第十五世高翔迁居塘子头(今青龙塘子村)。第十六世奉泉迁居慈墅里(今永红乡宣塘村慈墅)、元烈迁居万庄。第十七世晓棠迁居戴家村(今属潞城政成村)、介伯迁居芦庄。此支高姓人丁兴旺,后世分居数十处,常州四方均有其后裔居住。
另据《毗陵戴墅高氏宗谱》(报本堂)载,一世祖高融,字德卿,号仲南,世居浙江严州府建德县。元代文宗朝进士。官常州通判,致仕后居于常州府无锡县扬名乡。元至正年间,其子祖全,字子升,元末避张士诚起义,徙居武进循理乡戴墅(今新北区小新桥戴墅村,古名戴林)。此支高姓迁常州至今已640余年,后派散居极广,主要有:第三世叔能于明洪武年间自戴墅迁居城西厚余高家浜;第四世良玮于明天顺年间迁前河湾(今小新桥叶家塘村);第五世逸之于明成化年间迁居史墅(今小新桥史墅),宗礼迁居孙墅(今三井长沟村孙墅村);第六世高琏于明万历年间迁金三房(今小新桥朱家弄金三房村),高昆迁居城内高昆弄,方辅于明景泰年间迁四河浜;第七世高侃于嘉靖年间迁唐沟墩(今薛家船坊村),高穆于成化年间迁圩塘里(今新北区圩塘镇);第八世少溪于万历年间迁陆家桥(今潞城陆家桥村);第九世九思于万历年间迁小新桥街,九霄迁居石坝头(今小新桥大坝村),高岩迁居城内豆市行,高汉迁居厚余茅庵桥,朗同携侄文俊同迁官渎河贡家桥(今奔牛祠堂村贡家塘),子仲于隆庆年间迁白土街(今小新桥茶庵村);第十世可登、可仕兄弟于万历间迁奔牛柳家村,君祥于顺治年间迁居丁墅庙(今属小新桥史墅村),志盛迁后水(今牛塘厚恕村),大德、大范兄弟同迁跳头村(今属小新桥孙家巷村),铨宝、程宝兄弟于崇祯间迁高家跳村(今属安家),秉秋迁居杏村(今百丈杏村);第十一世孙应奉于崇祯间迁圩塘芮家塘,应秦迁西仓桥下塘车水弄,高开迁红菱塘(今属红梅乡),高忠迁溧阳城南瓜田山,良源迁江阴西门张公桥,秀卿迁居周军坝(今薛家中巷周金坝村)、明义迁居城内大树头高祥龙巷;第十二世君远于康熙年间适宜兴山南凤凰桥周储田村;第十三世尚先、本瑞同迁圩塘高家村;第十四世敷教于乾隆年间迁新闸下塘市河口高家湾(今北港仕庄村);第十五世瑞祥于乾隆年间迁王堰桥(今薛家镇薛家村王堰桥村),凤山、耀振同迁德泽乡老鹳嘴(今三井邹村高牛车村);第十六世宝源于乾隆间迁倪添禄塘(今新北区百丈乡双坝村天落塘村);第十八世德裕于光绪间迁居升西乡新河上(今庙桥新联村)。此族高姓已衍至二十四世,子孙极为兴盛,约有族人6000余人。
常州古今高姓著名人士有:高智周(602一683),唐初晋陵人,永徽年间(650一656)进士,历官参军、费县令、弘文馆学士。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回故里归葬父母,后任寿州刺史、黄门侍郎、中书、御史大夫、散骑常侍等职。新、旧《唐书》、《咸淳毗陵志》有传。高玑,明武进人,弘治间举人,贤而有德,以亲老不就,知府请为乡贤耆宾,亦不赴,卒祀乡贤祠,祠中以布衣为祀者仅谢应芳、朱昱与高玑三人。高宅旸(1817一1876),字丽中,人称“味蓼先生”,诸生,不求仕进,长于诗文,尤长歌行,多抒写古今之盛衰、世事之变迁。著《味蓼轩诗钞》10卷存世。常州高姓书画家亦多:高升,明代郡城人,善画关羽像,时人以得其绘关羽像为荣。高企辛,字思召,清代郡城人,工词,尤工大草书,画山水宗王翚,偶作花卉,栩栩如生。在闽为官多年,归来以书画酬世,卒年70余岁。高星紫,字次薇,清武进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工隶书,兼善画,刻有《玉堂楷法帖》。高贻绶,清郡城人,贡生,官浙江盐使,工山水、花卉,间绘人物,曾摹黄公望画百十幅,深得其意。
革命先烈中,高谟(1913一1937),字宪尧,三河口东街人。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飞行科,任空军中尉。1937年8月15日,在南京上空与日寇飞机空战中英勇顽强,击落敌机6架。8月25日,在与日寇飞机淞沪激战中身负重伤,驾机急降时为国捐躯,年仅25 岁。高梓才(1899一1939),三河口人,力主抗日,1939年9月,与同事谢应征被伪保安团杀害于礼河桥下。陈毅司令员率部路过,赠奠祭,亲致悼词,手书挽联二副。其一:“元良竟丧,邦家之痛;豆箕相煎,外敌乃肥。”其二:“冷月照中天,触槐鉏麑嗟难再;秋风催肥马,长城道济痛失双。”
常州现代高姓,人才荟萃,多科技界、史学界、文学界精英 :高汉玉,小新桥人,上海纺织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纺织、丝绸、云锦科研专家;高兴祖,三河口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我国著名近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家;高美庆,城区人,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中国数据中心地球物理学科主任,我国地球物理数据库创始人;高前兆,小新桥高家村人,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水资源室主任,长期从事沙漠干旱地区水资源研究,为我国沙漠水资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高振农,青龙高家塘人,上海佛学院副院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宗教学会秘书长,著名宗教学家,著有《中国佛教》等著作多部;高晓声,郑陆人,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著有《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等名篇。
与高姓有关的地名和遗迹有 : 高都统宅第在正阳里,为清康熙年间都统、常州人高世定住宅。高世定,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官湖广常德守备、桂林副将,以军功奉旨授正红旗汉军副都统,赐花翎,汉族武臣统领旗兵,为前所未有,解甲后归隐于此。其子高文起,武举人,官广西柳州游击。市区有高家弄、高头村、高德里、高墩子、高家场、高田头。礼嘉有高乡村,东安有高车头村,小新桥有高老桥村,三井有高牛车村,成章有高游沟村,崔桥有高步沿村,安家有高家跳村,礼嘉有高树下村。与高姓有关的地名有74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