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族系
 
 
在常族系
 

    刘姓是当代第四大姓,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姓氏之一。当代刘姓总人口约6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4%。常州刘姓人口有6.52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 .21%,位列第7。人们用“张王李赵遍地刘”来比喻刘姓的人众布广,这与西汉、东汉400余年间历朝皇帝坚持“大封同姓,以镇天下”有关。仅西汉初,刘姓封王封侯达430多人,子孙遍及大江南北。

    刘姓是古老多源的姓氏,起源主要有三 :第一出自祁姓,为帝尧后裔刘累后人。刘累封于刘(今河北唐县),后人以封地为姓;汉高祖刘邦出于此族。授姓已有4000余年。第二出自姬姓,东周时周顷王封幼子于刘城(河南偃师),史称刘康公,后人以邑为姓。第三出自外族改姓和赐姓。

    刘姓进人常州地区,至迟在汉末晋初,距今已有1700年。据《康熙常州府志》记载,第一位姓刘在常州为官是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年间(327-334)任晋陵郡内史的刘耽。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迁为晋陵郡太守,《晋书》有传。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苻坚军队的大将刘牢之,在晋孝武帝时为晋陵郡太守。其子刘敬宣,继其父后又拜为晋陵郡太守。史载南朝宋初年的刘祥(446一484),是侨置的南东莞郡莒县(今常州东南)人。此人“少好文学,性刚疏慢,轻言肆行,不避上下”,官至长沙王镇军。撰有《宋书》、《刘样集》等。有学者考证,与刘祥同时代的文学家刘勰(465一520?),也是侨置晋陵的莒县人,他的祖上数代人已在侨置地生活了200年。刘彧(419一472),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11子,在宋武帝大明元年(457)时任侨置的南兰陵(今武进西北)太守,于景和元年(465)继帝位,是为宋明帝。由此可见,常州刘姓源远流长,是最早开发常州的古老姓氏之一。

    常州刘姓源出多支。其中有四支刘氏先世源于福建崇安。据《晋陵升东刘氏宗谱》(五忠堂)载,始迁祖刘谕,系唐末靖海军节度史刘隐(874一912)之后。宋建炎年间南渡自汴京(开封)徙居晋陵,是为迁常始祖。刘谕曾孙昌年无子,以福建崇安五夫里刘子羽(同族)曾孙刘廉之子楠为嗣。楠长子刘诩。元代自郡城再迁武进永升东乡大刘村,今居坂上、礼嘉等地刘姓为其后裔。另一支“毗陵西关五忠堂刘氏”,始祖刘子翚,宋著名学者,人称“屏山先生”。世居福建崇安五夫里,其曾孙刘庞迁居丹阳。庞子伯辉迁金坛。伯辉子享孙迁晋陵东安(今武进东安),享孙之曾孙清富自东安迁居武进惠化乡夏坊(今属寨桥)。清富五传至刘昂迁居郡城大西水关。刘昂七世孙懋善,在明万历年间自郡城迁居西徐里孙觌桥(今属礼嘉)。今居于以上诸地之刘姓均为刘庞后裔。据《毗陵新安刘氏宗谱》(守三堂)载,始祖刘子翚,其曾孙刘孖,自崇安五夫里徙居江南松江府华亭县新安。其子伯棋,伯棋子金孙,金孙次子刘完自南宋祥兴元年(1278)自华亭县迁居晋陵东乡芳茂山北麓,亦名其居地为新安。700多年来,此支刘氏衍为14支派,迁居在郡城和武进、江阴等30余处。居于城内有千秋坊、周线巷、马山埠、舜宜巷、善坊里等地;居于武进的主要有:奔牛西刘家塘、孟城、芙蓉萧田、蓉湖柳荡、焦溪街、三河口、南宅、东门刘家塘、白塘桥、郑陆桥、横山殳桥、惠济桥刘家塘、雪堰桥南星村、谈墅、麻皮桥、南沿塘、王母墩、白石山、递铺、清塘坝、钟家岸、石堰、龙潭里、大军桥、南塘滩、韩地、禹城桥、梁章桥、横沟村、新安后街、北夏墅等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即出本支。另一支“毗陵后萧承庆堂刘氏”,宋室南渡,有闽崇安人、北海太守刘侃,“扈驾至常,见青山门外后萧村泉甘土肥,草木荣茂,居民仁厚,地可耕,水可渔,遂于此结庐而居,而子孙世世家焉”。后萧即今新北区薛家镇后萧村。侃生四子,长明益、次明山、四明赐别为三派,分居当地数村,至今已衍至三十二世。后世分迁城内,有西瀛里支、青山门坛街支。居于乡间主要有后萧刘家塘支、刘巷支、滩荡里支、大兴桥支、界沟村支、芮庄桥支、青墩庵支、大住基支(以上均属今薛家镇),前大坝支、左家桥支、邵巷支(今属小新桥镇),南庄桥支、后阮村支、白土坝支、望贤坝支、王墅庵支、大、小刘家塘支(今属新闸镇),现任建设部副部长刘志锋出自新闸小刘家塘支。

    另有一支“武进敦睦堂刘氏”,其远祖可追溯到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自禹锡而下至第二十六世孙刘璨,明洪武年间任常州教授,遂由金坛东门墅巷移家于武进鸣凤乡刘墅,即今之武进泰村刘巷。后派衍分为七支,散居于武进西乡各地。有一支名为“毗陵青山里静思堂刘氏”,始迁祖刘丰,明弘治初年(1488年前后),自无锡天授乡先迁常郡北门花源村,后卜居青山里(今青山桥)。生三子:江、潮、清,别为三房,世居于化龙巷、北直街、斗巷、西上街、通江桥等刘姓为其后裔。

    据《武进西营刘氏宗谱》记载,迁常始祖刘真,号悟公,安徽凤阳人,元末随朱元璋起兵,于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随大将汤和攻克常州,任常州守备,扎营城西(今西瀛里),驻防10年,遂定居于常州,世称“西营刘氏”。洪武二年(1369),刘真复随信国公汤和远征山西,累建功绩,授大同左卫守备,大同亦有刘氏后裔。刘真有二子居常,长刘钦无嗣。次刘敬,号季荣,洪武年间举人,授山东郯城知县、易州知州、刑部员外郎。子一刘俊,俊生四子:敏、能、永童、永纪。次子能无嗣,因此别为三大分。明清两朝,西营刘氏受常州文风影响,科第不断,名人辈出,成为名门望族。八世孙刘纯仁,字景范,万历举人,官泉州推官。其长子明祚,崇祯恩贡,授湖州通判;次子熙祚,天启举人,官至浙江御史、湖广巡按。三子永祚,天启恩贡,官至福建兴化知府。九世孙刘光斗,字晖吉,天启举人,官至广西御史,升大理寺丞。十世孙刘宪章,进士,官至广东监察御史,政绩卓著,著书甚富;刘履旋,清顺治进士,官广东清吏司郎中。十一世孙刘于义,康熙朝会魁,官至内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兼征西大将军。十四孙刘星伟,乾隆十三年二甲第一(传胪),官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十四世刘纶,乾隆元年(1736)博学鸿词试第一名,官至兵部、户部、刑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乾隆帝称其“清节弥昭,文枋频持,植品端醇”。其子刘耀云,乾隆三十一年探花及第,官至工部侍郎。十六世孙刘逢禄,官礼部主事,“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敬重的老师。刘海粟之父刘家凤,是西营刘氏第十八世孙,海粟是其幼子,长子际昌以军功升云南直隶州知州,民国初任云南省财政司长。

    外籍刘姓以刘国钧最为著名,他是靖江生祠堂人。先世中原人,南宋时随岳飞军队南渡定居靖江。幼时家贫,自15岁起,到武进徨里、奔牛等地从学徒开始,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民族纺织工业巨子、著名爱国实业家。历任江苏省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其子孙散居海内外,事业多有建树。

    常州刘氏 ,儒风蔚然,名流辈出。早在唐代有:刘祎之,字希义,官弘文馆直学士、中书侍郎,修《列女传》、《臣轨》、《百寮新诚》、《乐书》,时称“北门学士”,与名士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藻知名,人称“刘孟高郭”。刘淡安,明代进士,官御史,顺天、荆襄、三关巡按,史载其对军政公务“晓夜奔驰,竭尽全力”,著有《诗说》、《诗义雪朗》等。刘汉卿,顺治六年进士,历任江西铅山、陕西褒城、洋县知县,编纂《抚州府志》、《南康府志》、著《毗陵科第考》等数十种。刘尚德(1881一1939),常州商会会长,常州近代金融业创始人,首创武进商业银行,对地方工商业发展尤多贡献。刘柏森(1869一1940),实业家,光绪年间人美商洋行推销机器、军械,后与盛宣怀合办烟草业,与南通张謇合创纱、布、丝、麻四局,创办五家纺织厂和两家造纸厂,花10万银元购上海愚园为宅。在北京造玉华山庄作署,日本侵华,产业损失巨大。刘勋麟(1879一1941),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创办江苏工业专科学校等,汪伪时任其为江苏教育厅长,力拒不就。

    现代刘姓中著名人士有:刘淇,武进人,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历任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冶金工业部部长、北京市市长、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志锋,新闸人,清华大学毕业,现任建设部副部长。刘豹(刘海粟子),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学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会长。刘大钧,城区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学家,中国作物遗传学会副会长。刘汉范,新安人,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家。刘伯里,城区人,北师大应用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放射化学专家。刘菊清,奔牛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工笔花鸟画家。

    与刘姓有关的地名有 :久思弄,南接西瀛里,又名九思弄,为西营刘氏族人、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刘于义府第。“九思堂”本刘氏堂名,里人因作弄名,后又称“久思”而流传至今。武进坂上有大刘寺,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一874),距今有1100余年,今殿宇尚存。魏村有大刘村、中刘塘,百丈有小刘桥,西夏墅有刘园,庙桥有刘墅,芙蓉有刘白荡、刘美村,小新桥有刘八塘、刘家三村。与刘姓有关的遗迹、地名有102处。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