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
 

    据邑人苏慎考证:在常州,庄姓有一万二千五百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二,排列第三十五位。唐代以前,常州是否有庄姓,待考。宋熙宁三年(1070),晋陵人庄谊为常州庄氏第一名进士。据现有的府县志及庄氏谱牒史料记载,常州古代有四支庄姓迁入,数百年后,已形成常州庄姓望族。

    最早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晋陵愿贤堂庄氏”,始迁祖庄埙,字用和。他在北宋末年宗室南渡时,于靖康二年(1127)自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徙居常州,任晋陵县教谕,后避居永胜东乡大刘寺,即今阪上中学所在地。嗣后子孙散居常州城乡数十处,其聚居地主要有:郡东丰北(今横山周围)、茅堰(今礼嘉秦巷村)、漕桥、于家塘(今礼嘉于家村)、杜墅、漳湟里(今属前黄镇)、郡城椿桂坊、南直街等地。此族庄姓迁常已有870余年,后裔已衍至三十五世,至今族人约有5000余人。

    第二支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江阴诒谷堂庄氏”,其始迁祖庄迪,南宋初扈驾南渡,自淮右奉阴迁居江阴桐里,后世分居江阴之云亭、璜塘、月城。约于宋末元初,有庄姓子孙移居常州东乡芙蓉圩、焦溪、三河口等地。其中一部分子孙迁居常州城内。

    第三支迁入常州的庄姓,是“武进追 远 堂庄氏”,其先世居凤阳,始祖庄槐。庄槐三世孙庄茂偕子庄铉等族人于元末明初之际,徙居常郡滆西太和观后(今武进厚余观后村),为迁武进始祖。今居于厚余、卜弋、湟里等地庄姓为其后裔。在明清之际,此族庄姓又有子孙迁居无锡、湘潭、辽阳等地。1932年第十一次续修宗谱时,迁居外省市的庄姓子孙仍旧归宗续谱,不忘先祖故土。

    第四支迁入常州的庄姓,即“毗陵济美堂庄氏”(简称“毗陵庄氏”),其始迁祖为庄秀九,自元末明初从金坛迁入武进佘宅桥北横堰村。据《毗陵庄氏族谱》记载,其先世居凤阳,后徙镇江,有庄邦一者在北宋后期自镇江徙居金坛西门第八都观庄,庄秀九为其八世孙。秀九传四世,有玄孙庄,明弘治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参政。明庄起元、清庄存与、庄培因、庄述祖、庄蕴宽等历史名人皆出于此族。六百四十余年来,此族庄姓子孙昌盛,人丁兴旺,已蔚为大族,至今已繁衍至二十四世,分居派系数十支。

    毗陵庄氏源自安徽凤阳。庄子所居蒙地、所仕漆园、所游濠水均为旧时凤阳府所辖。毗陵庄氏因此认庄子为宗族始祖。《毗陵庄氏族谱·起元序》称:“吾庄氏或云楚庄王后,以谥为姓,此不可知。溯自濠梁之间漆园叟为始祖,当得近之。后由凤阳南渡镇江,今尚多族属焉!宋哲宗元佑七年邦一公从镇江徙居金坛,自是谱牒历代可稽,毫无遗漏。……传至秀九公赘居毗陵蒋氏,因家焉,为毗陵始祖。” 龚自珍在《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左侍郎庄公神道碑铭》中亦称:“大儒庄君,讳存与,江南武进人也。……周时有仕为漆园吏著书内外篇者,其祖也!”

    毗陵庄氏认庄子为宗族始祖,再认邦一为镇江徙居金坛始祖,三认秀九为金坛徙居毗陵始祖。家族流徙过程为“凤阳——镇江——金坛——毗陵”。

    邦一的子孙,除大多定居金坛外,第二世尧一流寓徽州,第三世舜二赘于金陵,第八世禄一充辽东复州卫军,秀九赘毗陵大名乡蒋氏,秀十赘金渊赵氏,富二的后裔曾任吴淞千户(现存有《嘉定庄氏家谱》可考)。

    邦一的第五世孙、秀九的曾祖庄必强,字守长,号义亭,又字弱翁,为宋徽宗大观三年

    (公元1109年)己丑科贾安宅榜进士,先后任常州知府和翰林学士。《金坛县志》卷七《选举志》:“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庄必强,字弱翁,调兰溪县尉,历祠部右司郎中,知常州,终朝大夫。品行端粹,历仕有声,今金坛武进庄氏皆其系。” 又宋《咸淳毗陵志》卷八《秩官郡守表》:“庄必强,绍兴十八年八月左朝请大夫,十九年四月罢。”

    庄必强生子三:显七、显十一、显十四。金坛西门一支为显七后裔,毗陵佘宅桥一支为

    显十一后裔,吴淞一支为显十四后裔。庄必强次子显十一,讳政,字直夫,号少亭,任海盐县丞。故《毗陵庄氏族谱》中署名“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进右丞相颖川陈康伯”所撰序云:“历传至我宋,父子德业焕赫,为时名宦,而遂为天下右族也。” 

    显十一生子四: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南四生子二:秀九、秀十。秀九赘毗陵大名

    乡蒋氏,因入籍居佘宅桥(嘉泽)北横堰村为武进始祖。秀十讳至德,赘金渊赵氏,因入籍四墩为溧阳始祖。

    秀九徙常,定居武进佘宅桥横堰村,其时为元末至正年间。秀九生子名林,林生二子,长子名斌,为郡城庄氏始分祖,后裔散居武进嘉泽、夏溪、湟里、马驰沟、郡城西门织机坊和东门太平仓;次子名敬,为淹城庄氏始分祖,后裔散居武进淹城、湖塘、丫河、白荡、新沟、马家桥、塘门桥、溧阳戴埠、宜兴周铁桥等地。随着年代久远,部分后裔已经流徙散播于海内外。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