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百家姓 >> >> 内容
在常族系
发布日期:2014-10-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方氏主要聚居于溧阳天目湖桂林村一带,南宋至民国,人才辈出,族人遍布苏南(溧阳、宜兴)、浙江等地;周边历史较长的宜兴方氏、金坛方氏、句容方氏均出自溧阳,溧阳方氏又出自桐庐,桐庐之前则是淳安一带。

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氏族人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迁的结果。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宋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姓氏排位第三十五位。当时方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7%。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安徽、浙江,这三省方姓大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二省的方姓占方姓总人口的12%。全国形成了以福建为中心的闽、浙、赣、皖、湘方姓聚集地。明朝时期,方姓大约有4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方姓人口的增长几乎停顿。当时方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这二省方姓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福建、湖北,这四省的方姓又集中了30%。浙江为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方姓总人口的36%。宋元明期间,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南向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方姓分布特点,方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北移动。唐宋明时期,福建莆田方姓科举盛况空前,居莆田诸姓前几位。福建莆田方姓因为科举大量外迁做官,方姓从唐宋明时期的莆田的前几名大姓到成为莆田的小姓。

方氏几千年间名人辈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等。

方氏科举盛况绵延。晚唐一支迁莆田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不少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如福清方氏、东莞方氏等等。在莆田现在仍有方姓约6万人。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时代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5万卷以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由于科举盛况,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方氏之显于周,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到了明清二朝,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有三支,为桐城第3大姓,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又名“猎户方”和“会宫方”。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桐城方氏把方氏书香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