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武进卢家巷塘田村二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贫下中农,以耕为业。这里离日伪据点一里多路,紧靠滆湖水网地带,易于进退隐蔽。因此,新四军经常在此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唤起工农千百万,奋起抗日。当时我的岳母沈老听,亲眼目睹了鬼子烧杀掠抢的兽行,心中无比愤慨,在新四军抗日宣传教育的鼓舞下,毅然挺身而出,帮助新四军抗击日寇。 沈老听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她天生一双大脚,巾帼不让须眉,她既有男子汉勇挑重担的气概,又有女性善理家务的周到细心。犁田插秧是里手,撑船罱河泥、上树掏鸟窝也不在话下。由于家贫,夫妻俩为地主打过工,替乡绅抬过轿,帮富豪推过车,尝尽人间辛酸,就像药店里的揩台布,处处受苦。正如游击队员说的那样:“她正是我们要依靠的贫雇农。” 有一年初春时节,新四军在村上开展游击活动。游击队的王队长接到一紧要任务——要设法去街上找地下党取一把手枪。王队长是一位经受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老游击队员,经验丰富。他考虑派一庄稼汉通过日寇封锁线,这样比较安全,不引人注目;最好挑一位不显眼的普通农妇更为合适。他再三思考,认为沈老听是合适人选:一来她苦大仇深,二来她胆大心细,三来她貌不出众,四来她抗日意志坚定。于是便悄悄找到沈老听,请其帮助去完成一项既重要又险要的任务,嘱其到街上找一个药店老板,取一把手枪。过日寇关卡时要小心谨慎,不露声色。沈老听听后,毫不犹豫点头允承。于是王队长对她耳语几句,并递给一张字条。她虽无豪言壮语,但她的神情、举止犹使王队长对其此番行动充满信心。沈老听乘傍晚时分、街巷人稀之时,手提一竹篮,篮里放一只火油瓶,佯装上街拷火油。春风催人赶路紧,眨眼功夫,便熟门熟路找到了药店老板,在无人处,向他递上字条。老板见到游击队长的手谕,就放心地在其库房里递交了手枪。沈老听小心翼翼将手枪包扎好放入篮底,再用几块破旧布头遮挡,上面放上一瓶沉甸甸的火油。当她通过街东封锁线岗哨时,一日本鬼子端枪上前拦住了她的去路,冲着衣衫褴褛的沈老听叽里呱啦,像狗叫似的喊道:“老婆子,什么的干活?”沈老听神情淡定,不慌不忙打开瓶盖,连篮带瓶递到鬼子面前,鬼子嗅到一股刺鼻的火油味,立即掩鼻侧脸,挥挥手,连吼带嚎地叫她“滚!滚!滚!” 游击队王队长得枪后甚是高兴,连连赞扬我岳母沈老听智勇双全,无私无畏帮助新四军抗日的革命精神。据说王队长后来带着这把手枪,除奸杀敌,为抗日立下不少功劳。 沈老听智取手枪之事被传扬开来。村邻都为她捏了一把汗,戏称其是不怕死的“痴胆大”。因为一旦被鬼子识破,非但她自己人头落地,还要连累家人和村民,后果不堪设想。可沈老听却说,当时我没想那么多,一心只想帮助新四军打鬼子。 马有失蹄,人有失策。有一年夏夜,王队长在村上开展游击活动。黄昏时在村西一农家浴锅汰浴时,被汉奸发现告密,即遭日伪军包围。当他从后门突围时,当时正下雷阵雨,刚巧一道闪电划亮天空,暴露目标,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我岳母沈老听生前每每讲到王队长的牺牲,总禁不住泪湿眼眶,痛惜这位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