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智慧方志馆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常州方志 >> 方志研究 >> 内容
盛世修志 经世致用----志书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途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1-02-1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内容提要】:自二轮志书启动编撰以来,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能体现新志书的特色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标准一直是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就《金坛市志(1988--2007)》的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实现途径从政府主持,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建立机制,保证质量;大胆创新,寻求突破五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实践与探索。

  志书质量问题关系到志书的生命,关系到志书功能价值。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1997年制订的《地方志书质量标准》对志书质量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志书应当“科学规范,全面客观,存真求实,确保质量”。中指组更是对志书质量作了原则性规定,指出:“编纂地方志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翔实资料,力求观点鲜明正确,材料真实可靠,体例完备严谨,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深刻,段落层次清楚,审校严格认真,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志书质量。”但是,中指组这些早期的规定都很原则,随着志书编纂工作的深入,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对质量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指组组织全国修志专家,研究制订了地方志书质量标准,这就给我们抓好志书质量提供了依据。

  《地方志书质量标准》共有九章,涉及总则、政治观点、资料、体例、内容、记述方法、行文规范、出版印制等。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特点鲜明、文辞规范、印装精美等几个方面。我们自二轮修志启动以来,认真研读质量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几经反复,制定了符合我市地情特点的具体要求:

  (一)政治观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金坛20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

  (二)资料质量:把握好入志资料的系统性、连贯性、真实性、权威性。志书所有资料都须鉴别、考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引用资料不能改动,不能移花接木,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牵强附会,务使记述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三)体例质量:要把握好志书体例,“科学规范,完备严谨,适应内容记述的要求”。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根据新时期需要,适当增加图片的份量,随文图片穿插于各篇之中;丰富图表形式,图表应采用现代技术编制;设立“专记”,强化记述特色鲜明而正文难以充分记述的重要史实;编制全书索引,以便检索。

  (四)内容质量:把握好内容全面、系统,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重点突出,记述有深度,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明显。

  (五)记述方法:把握好纵述史实、遵守疆界、志书断限、述而不论、详略得当、升格降格适度、避免重复交叉、重大问题和保密问题记述掌握尺度、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处理好与前志衔接等原则。

  (六)行文规范:把握好志书编纂使用语体文记述,行文严谨、朴实、通俗、流畅、用字用词规范,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和出版物上数字计量、单位的规定。

  (七)出版印制:把握好志书编校、设计和印制符合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及相关规定,执行省地方志制定的志书印刷设计方案。

  地方志书质量标准从制定到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把标准比作门槛,那么,实施标准就是要解决过门槛的问题。因为门槛很多很高,一道一道的,贯穿于地方志编纂的全过程,所以必须根据志书编纂进度,给每一阶段的编纂工作制订行之有效的、先后连贯的保障体系。也就是要做到李铁映同志提出的“一落实,五到位”。具体落实到《金坛市志(1988--2007)》,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持,落实责任

  要想抓好志书质量,出精品志书,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金坛市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志编修工作极为重视,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频率出席相关活动,为全市修志工作营造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007年2月1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

  2007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2007年5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市四套班子部分领导、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等100余人参会。市委张建华副书记到会并作动员,全面布置《金坛市志(1988—2007)》编纂启动工作,各修志单位基本实现了“一纳入,五到位”。

  2007年9月26日,举办全市修志负责人和编纂人员培训班,市委张建华副书记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2007年12年18日,在广泛征求意见,精心修改的基础上,召开市志篇目专家评审会,会议由分管副市长徐国庆主持,张建华副书记到会并讲话。会后形成了一份较为合理的市志篇目,为全市修志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2008年2月22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王艳红主持、张建华副书记参加,召开全市编委会成员会议。讨论审定市志篇目和编纂方案。会后提请市政府行文下发了市志篇目和编纂方案。

  2008年7月22日,在全市各承编单位资料收集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为更好地指导志稿的试写,王艳红副市长主持开办了市志编纂工作推进会暨全市修志人员培训班。市委张建华副书记在肯定了前一阶段全市的修志工作后,就下一步工作做了详细部署。

  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发挥好“政府主持”的作用,把修志工作当作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才能规划、协调好地方志工作,才能为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才能为确保新一轮志书的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编修志书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为取得承担编修任务单位的全力支持,也为进一步提高志书的质量。我们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不定期地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一是先后63次召开分行业、分系统的研讨会,集中指导志书的编纂。更多的是随需所开的跨行业、跨系统的协调会,协调在市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协调为各承编部门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全局观念,积极认真履行职责,保证能够按进度高质量地完成编纂出版任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为市志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通过上述举措,社会各界加深了对修志工作的了解,克服了修志“与已无关”的错误认识,积极主动地支持史志部门做好工作。截止九月底,全市各承编单位的初稿编辑任务已完成70%以上,十余家单位完成初稿的纂写。

  (三)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我们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修志队伍的要求,加强对修志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我们先后两次召开全市修志人员培训班,全市105家单位的153名修志人员参加了会议,培训班组织引导修志人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社会历史和志书编纂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于本志办的责任编辑,针对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半月开展业务研讨,相互学习。委办还集中购买了《新方志编纂概论》、《中国现代方志学》、《奉贤县续志》、《海口市志》、《常州市郊区志》等订阅了《中国地方志》、《江苏地方志》、《龙城春秋》等有关业务书籍,组织修志人员学习业务,学习志书质量标准规范。另一方面,考虑到可操作性,我们挑选了一些具备敏锐的政治性、较深的理论修养、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并能团结、调动和融合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其余编纂人员力量和积极性的专家担当分篇主笔。考虑到专家参加修志,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系统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他们毕竟不是方志专家,容易将职业特点带进志书,因此我们举办了分篇主笔研讨班,给各行各业的专家讲一些方志理论知识,志书的编写要求。所有这些,都是加强方志队伍建设所必须的,也是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并行之有效的提高志书质量的决定性措施。

  (四)建立机制,保证质量

  1.人员优化机制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志书质量的优劣、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因此,要确保续修志书的质量,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尝试的做法是:首先对各责任编辑分年度进行考核,充分调动现有专业修志人员积极性,使他们干有劲头;其次通过市场机制选调、聘用等方式来解决修志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优化修志队伍结构;再次用制度和环境留人,稳定方志编纂队伍,我们根据业务量拟聘请15~20名兼职编辑,坚持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的方针,吸收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加方志编纂工作,做到老、中、青“三结合”;第四引进竞争机制,下功夫提高编修人员素质,通过各种途经和办法,更新观点和知识,在修志队伍中大力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使我们的续修队伍既有老练持重、修志业务造诣较高的专家、学者,又有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充满活力、热爱修志工作的中青年骨干,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志书编修工作。

  2.主编负责机制

  要编纂一部高质量的志书主编是关键,他是第一责任人。在志书编修工作中主编处于核心地位,是志书的总设计师。主编应具有较高的学历,有厚实的方志知识及理论功底,有一定的历史、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地情有较全面的把握,有德而能秉笔直书,有才而能驾驭编修全局,有识而能决断取舍,是一位一专多能的“杂家”。我们基于上述考虑,邀请市委张建华副书记亲自担任主编。这样对于联系协调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修志任务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即由于客观原因,主编对于修志事务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此基础上又配备了执行主编,由志办主任亲自坐镇。这样没有过多的行政与业务的矛盾,工作配合得很好,能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各项编纂任务,不会因体制问题而影响志书编修质量。

  3.资料征集机制

  地方志的功能是“存史、资治、教化”。其中,“存史”功能是地方志的首要功能,而志书要发挥“存史”功能的关键,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资料征集机制是在建立健全供稿网络的前提下,通过坚持资料的全面搜集、长期积累更新、科学索引、分类保管、考证鉴别、管理使用等制度,形成有效机制。这里的关键是明确志书所需资料的种类、分布及获取资料的方式,确定资料整理的方法、步骤,以及资料的真伪如何鉴别考证。对于供稿单位实行供稿人文责自负、领导负责,所供资料稿实行初稿、送审稿、报送稿“三稿制”,经过自审、送审、联审“三审”阶段,严把政治关、体例关、事实关、文字关、记述关、保密关“六关”。最终形成的报送稿由供稿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实行成书资料“问责制”。把好资料质量关,严格做到不达标准要求的资料不入编。

  4.编纂工作机制

  编纂工作机制,是落实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科学规划编纂业务量的基础上,根据各编辑的职责范围、专业特长、素质与能力,将编纂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并签订责任书。制定详细的志稿阅改制度(即责任编辑、小组、跨组3次阅改)、定期汇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执行主编把关守要,统筹全志,对志书质量负总责,在分工编辑形成的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把关、统一控制、规范完善、升华质量,以使整部志书整体划一、一气呵成。在此阶段,各编辑应据执行主编在总纂中提出的问题、质疑及要求,相应做好资料补充、核实、考证等工作,全力协助执行主编做好总纂工作。

  5.志稿评审机制

  要确保续志质量,争创名志佳志,志稿的评审同样也很重要。市志各分篇及全书均实行初审、复审、终审的三审验收制度。各承编单位编写出初稿后,召开由领导、专家、知情人和修志人员参加的自审会议,对志稿进行评议;经修改后的志稿由各承编单位领导复审签字盖章后正式送审;再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承编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人员和修志人员对送审稿予以正式评审。承编单位要根据联审会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加工后,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对于严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志稿,要退回重修。多家承编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分篇稿由牵头单位组织志稿的审查验收工作。在各承编单位完成志稿的基础上由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总纂合成,进行自审,并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予以复审,复审通过后,报上级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这样既保证了志书的专业质量,也保证了整部志书的宏观布局、体例结构、文字质量。

  6.校对工作机制

  校对是对志稿编辑加工、减少和消灭差错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通过校对,弥补编辑的疏漏,它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校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书稿校对一般为三校,我们的志书稿件则采用四校,即三校后通校。稿件交付印刷前,由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对全书内容主要是版式、字号、书眉、页码等进行通校。防止版面、书眉、字号的不一致及其它漏洞。校对工作采取自校、互校、返校和专职校机制,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以确保续修志书质量。在校对中,我们特别重视返校问题,就是将样稿的有关部分返回给原撰稿人校对。因为作者是撰稿第一责任人,他们掌握材料来源,对志稿的校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对曲解原意的编辑内容、人名、地名、数据和不易弄清的规格、型号、代码等等,在一般情况下,撰稿人往往一看就会发现问题,以确保志书内容的万无一失。

  (五)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1.详细制订考核办法

  为确保志稿编纂进度,提高志稿编纂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我委办对照修志工作具体情况,一是制订市志编纂工作考核办法。对各承编单位分年度从组织领导、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工作推动四方面进行考核。年度的考核,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考核结果纳入市“三新三争创”百分制考核体系,占3个百分值,直接与各部门、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奖惩挂钩,同时,也作为市志工作总结表彰的重要依据。二是对内制订《金坛市志》编纂工作考核办法。根据各责任编辑任务的多少、难度的大小、承编单位修志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及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的强弱等因素,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志稿质量三方面对编辑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精心研制市志纲目

  对于目前各地纲目大同小异、程式化、模式化的东西不可避免也不能避免的现状,为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志书质量,在研制市志纲目上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独特模式。我们先后2次组织本委办全体同志赴省内修志工作先行市学习交流。学习交流活动之后,认真组织了一次“对照先进找差距,明确方向迎头上”专题研讨会,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学、研、编篇目活动,历时半个月,每个科室、每个同志都认真学习、研讨了各市县的市志篇目,在此基础上,各科室集体研讨形成一份金坛市志篇目修改稿,科室稿出来后,全体同志又进行了多次封闭式的研讨,形成了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出来后,为提高它的可操作性,我们又将全市100多家承编单位按系统划分,先后召开了6次各承编单位分管领导和修志具体负责人参加的篇目征求意见座谈会,针对篇目征求意见稿,各承编单位就本单位所承担的篇目内容充分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经会后整理,仅有建设性的或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就达60多条。我们结合这些建议再次进行研讨并对有关章、节进行调整、归类,共增加8章24节,取消12节,修改10节,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修改稿,首先,是所谓体例上的创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对概述、概貌和无题小序的使用。二是为真实反映一些涉及面广,影响重大,在金坛20年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事件,在人物志后面、附录之前设了“专记”。其次是突出时代特点。一是特设经济综述篇、城市建设与管理篇,二是增设了体制改革、开放开发篇。三是对于这二十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产业、新阶层、新问题,我们在篇目设计时注重了向这些新的方面作倾斜,旅游业、房地产业、高速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文化市场、社会办学、中介服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都力图在篇目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四是突出地方特色。为集中展示金坛的名胜古迹、名优特产,我们在志书显要位置特设了《胜迹名产》,以体现金坛的地方特色。

  3.严密实施全程管理

  地方志编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三二年,长则七八年。从拟订计划、搜集资料、编纂成稿到出版印刷,其间要经过许多个内容不同、性质不一、任务有别的编纂阶段。而现实的情况是各承编单位的修志机构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编制。由于机构长期处于临时状态,志书编修人员的变动便直接影响到修志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对修志的过程实施全程管理。我们的实践经验是:全面启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搞好服务。对于组织启动行动迟缓的单位,不断加大督促力度,定期检查督导。与此同时,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承编单位工作的进展情况,酝酿成立修志指导组。使指导组成为志书编修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以便上传下达,进一步密切方志办与各承编单位的联系、沟通,增进工作交流和合作,学先进、找差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各单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各修志指导组定时反馈各部门进展情况,根据大部分承编单位的工作进度和业务开展情况,分别进行集中培训、部门培训、专题指导、个别指导等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志书质量实行全程管理。

  提高地方志编纂质量的途径很多,主要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一项清苦、辛苦、艰苦而不易出成果的工作。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必须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甘于寂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具有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付出十倍的努力、百倍的艰辛,才有可能编纂出流芳百世、流传千古的良志佳作。

(金坛市史志办方骊)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hangzhoushizhi@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