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地方志书一出现,学术界就对其功能争论不休。宋人郑兴裔在其《广陵志序》中就提出方志具有三方面作用:第一,存史镜鉴作用;第二,政治参考作用;第三,教育教化作用。这就开创了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之说的先河。 随着地方志及其理论发展逐渐成熟,方志界对方志功能认识趋于统一,普遍将地方志的功能释为“资治、存史、教化”。近现代学者对方志功用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民国时期黎锦熙就提出“创‘四用’,以广方志之功能”的观点,即科学资源,地方年鉴,教学材料,旅行指导的“四用”功能。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一批批方志成果不断问世,成果斐然。同时,方志理论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方志学家以及从事地方志编修的工作者,均从不同角度对地方志的功能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地方志到底具有哪些功能呢?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料性工具书,从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开始出现至今,就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体现出日益鲜明的时代特征。脱离地方志书所处的时代谈功能,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就目前而言,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无疑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可以这样讲,地方志的根本作用归根结底就是“服务”。地方志作为一种迅速、便捷、全面、正确地展示一地地情的特殊工具,其功能越大越广泛,提供的服务也就越周全,地方志的读者群和利用率也就越大。方志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可以涉及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提供服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是保存地方史料。地方志是记述性、资料性的历史著作,史料性强,有纵有横,各种资料印证,而且范围广、时间长,不是一般史书材料可以代替的。志书虽不是史料书,但志书这个文字载体所具有的史料价值是任何一种文字载体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由志书的广泛性所决定的。志书记载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各方面的资料无一不能为历史和专门史研究提供资料。因此,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其价值在于能提供科学的资料,失去资料性,方志也就失去了编纂的价值。当然,保存资料并不仅仅是为进行历史研究提供史料,还有“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和利用资料展示地情、传播信息、体现规律等功效。因而保存资料是方志的首要服务功能。 二是归类地情信息。信息是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活动。方志汇集一定地域内的各种情况,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是一种有形的文字信息载体。志书中各门类可向社会输出潜在的信息流,而且这种信息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持续输出的。一部方志所包括的内容从建置、疆域、地形、地貌、山川、水文、天气、星野、物候、灾害、生物,到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金融、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宗教、民族、人口、人物、民俗等几十个门类。方志学作用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并受各学科的制约与影响。如方志学作用于人口学,产生人口志,作用于语言学,产生方言志,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各种专业志和部类志,使这些学科产生了新的理论、新的内容和新的成果。这种受作用于方志学的各学科的发展,又促使方志向网络化、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中国志书发展至今,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如一部省志为一个大系统的话,各地市、县志则是子系统;一部市志为一个系统的话,某一行业、部门志就是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地方志可以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循迹记述,而对其循迹记述的资料不间断地产生信息,这是中国方志分层次和贯通式纵向信息流。通过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历史资料为现实服务,这是方志归类信息持续发挥作用之所在。 三是揭示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方志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一定地域内基本情况的综合性的文字载体。因此,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就它记述的客体来看,是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系统、全面、完整、准确地志事、状物、传人、考辨历史,从纷纭复杂的历史风云、自然变迁中探索出一条关于天下之命脉、前世之盛衰、往日之变革的社会历史及自然的发展脉络,本身就必然地要体现客观规律性。当然体现客观规律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记述。这是方志的根本任务。有人认为,地方志是资料性的,它“述而不论”,“寓观点于事实记述之中”,只是将广泛搜集来的资料,经过整理、鉴别,分门别类地进行综述,以反映本地域内自然与社会生活状况,所以它“难以担负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的功能”,“只能是在资料的排比中反映规律”,认为只有史书才是通过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事实上,不论反映规律和揭示规律,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记述的重点、记述的角度及记述的方式有所不同。不论是在资料的排比中反映规律,还是在记述事实的基础上因事而论提示客观规律,都不过是实现史志功能的不同的表现方法。地方志同史书一样具有也应该具有揭示发展规律的功能。 历朝历代都把编修志书作为一种官职、官责,“修志为用”,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如今,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载体层出不穷,各项事业发展以至经济建设的决策,不一定非利用方志莫属。领导上任也不一定象旧日新官上任先览方志,他们还可通过调查研究和现代化科技手段也达到了解和掌握地情的目的。再加上第一轮修志高潮过去后,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现象不断显现,地方志编修部门在某些地方被边缘化等,这些都对地方志的发展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对地方志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志书服务现实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地方志书的续修不仅不能削弱,相反,必须加大地方志书编修的力度,既要避免忽视地方志书的服务现实功能,把地方志贬低为一堆杂乱无章的资料的堆积,是原始资料汇编的错误倾向,又要避免把地方志书任意拔高,当成无所不能的“最权威的地方百科全书”,赋予它本身不承担也承担不了的任务,不符合地方志书的实际功能的“创新”做法。 首先,地方志要为战略研究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地方志所提供的资料,与原始资料不同,它经过筛选、整理、加工,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这是任何文化典籍所不能取代的。对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来说,必须对其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地方志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资料。而且,地方志书实事求是地记载了一方的历史与现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为各级领导提供借鉴。赵芳在《试谈地方志的警示作用》一文中指出:志书可通过对反面典型的记述,如重大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大的决策失误事件等,给人们较好的警示;对于领导干部尤其突出,因此,要通过地方志“官书”的权威性,在教育和警示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其次,地方志要为爱国主义教育,地情教育提供宝贵教材。地方志记载了一方的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及著名历史人物、英雄模范、能工巧匠等,这些本乡本土的史实,是对当地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绝佳教材。地方志还记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自然资源、政治状况、文化建设、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它汇集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艰苦创业的历史、曲折前进的历史。阅读新编地方志书,不仅可以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鼓舞人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可以说,新编地方志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教材。中共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某些地方志还记载少数罪大恶极、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人物,这样“玉石朱紫,各显分明”,更有利于人民激励气节、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提高认识、鉴古知今。地方志工作者还可利用多年修志积累的材料,发挥自身优势,使死资料变为声形并茂的活教材,或运用史志资料编写生动的教育材料。 再次,地方志要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地方志书内容庞杂,它是上至天文地理气象,下至地质矿藏的立体著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载体,具有其他著述和出版物无法比拟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既有纵横古今的宏观概况,也有专业很强的微观科目资料,为科研提供了资料或提出了研究课题。在社会科学领域,其补国史之缺、详国史之略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第四,地方志要为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宣传作用。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风土人情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一经出版,便可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起到宣传作用,为工农业发展、商品流通、招商引资等提供依据。《方志是为现实服务的大舞台》一文中指出:方志是一个综合的地情载体,是一个综合的大舞台,是“四外”(外经、外贸、外事、外联)工作展开的好媒介。在对外合作中,经常借助志书提供的反映投资环境、合作条件及综合资料,大力宣传当地优势。 最后,地方志要进一步拓展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常州地区丰富的人文自然遗产是一种物化的历史,是常州人民生存发展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丰碑。因而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历史文物,真实记录了常州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生活的情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富有生动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而地方志又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在社会文化构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地方志是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了不同时代的创造智慧和民主精神,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长卷和文化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着地方文化及社会文明的内涵,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产业。旅游业要持续蓬勃的发展,必须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来补充,地方志能为旅游业寻找新资源,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数量浩如烟海。地方志作为一种形式古老的文化载体,还能存在并不断发展繁荣,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是因为它堆砌了多少华丽词句,发表了多少议论,探索了多少规律,而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地情基础性资料。既有贯古通今的系统资料,又有横及百科的全面资料,与其它众多的出版物相比,这是地方志最大的优势。地方志为人民群众所需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服务,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华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