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龙城影像 >> 图说常州 >> 内容
回眸开放路 再启新征程——常州对外开放40年历程回顾
发布日期:2019-02-18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市商务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40年来,常州作为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开放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企业、产业、园区、城市、人才“五个国际化”建设,不断开创常州对外开放新局面。

起步探索阶段:19787月常州获批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主要特点:解放思想、开放试点、体制转变。

1978711日,常州市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之路正式起步。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开放城市,常州积极配合国家、省战略部署,逐步启动开放布局:19796月在市计划委员会设立对外经济贸易科,同时成立常州市对外贸易局,与常州市对外贸易公司合署办公,负责全市外贸管理工作;19849月,常州市首家合资企业——中国常利企业有限公司(常州香港合资)批准设立;19859 月,常州市第一个境外投资项目——阿尔及利亚中国餐馆开业;198511月,常州市第一家地方性外贸企业——常州市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公司正式成立,与国家、省外贸专营机构差别化开展业务,常州市外贸开始由国家统购统销逐步向自营进出口转型。

198510月,为更好地贯彻和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及常州开放实际需求,常州正式组建常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外贸、外资、外经工作的统筹管理,常州开放发展进入了以扩大出口创汇为主的新时期。之后,市外经委按照“积极、慎重、逐步配套”的原则,陆续承接省下放的部分商品自营权,常州柴油机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出口基地企业,获国家金、银质奖和部、省优质奖,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好声誉和销量的出口拳头商品达到65种。1986年,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通知》和《关于鼓励外国投资的规定》,常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着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并于1988 年成立常州市利用外资管理委员会,从更高层面统筹和推进全市外资工作。到1990年初,基本形成了以计划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外贸经营管理体系,开拓了引进、租赁、补偿、合资、合作等多种利用外资途径,以及承包境外工程、劳务合作、境外办企业和承建援外项目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新渠道,为常州开放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重点推进阶段:19904月接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到21世纪初

主要特点:接轨浦东、外向带动、园区建设。

▲常州综合保税区▲

19904月,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下,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实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部署。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接轨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建设以开放型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新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常州提出了“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的思路,确立了“外向带动”战略定位,大力推动“两头在外”发展(利用境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启动城北工业村建设,率先探索了地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工业布局的新路子,成为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的前沿,常州开发区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天安工业村成为常州第一座工业标准厂房。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全国掀起了对外开放新一轮高潮,常州开放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征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整体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高起点、高标准大力推进开发区建设。1992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城北工业村的基础上建立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5.63平方公里。后经省政府批准,溧阳、金坛、戚墅堰、钟楼等省级经发区,以及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武进高新区、武进农发区等省级开发区相继设立。常州开发区建设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由初创到成形,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贡献份额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常州开放发展的主阵地 和增长极。到21世纪初,常州已经拥有1个国家级、8个省级开发区,开发区面积达到77平方公里,全市开发区布局框架基本形成,为更高层次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到国际金融危机后

主要特点:融入全球、开放引领、裂变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加快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对外开放逐步由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制度性开放、由单边自我开放转变为双边相互开放,对外开放进入快速通道。市委、市政府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以开放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常州产业配套齐全、开放基础良好、城市宜居宜业等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开放载体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20034月,常州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056月,常州出口加工区批准设立;2005 9月,在原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的基础上,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2005 11 月,黑牡丹、常柴被国家评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2006 9 月,常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成立;2009 6 月,武进出口加工区批准设立。

在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的同时,常州从市场经济规律、世贸组织规则、国际通行惯例和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强化开放软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高效、透明、可预期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动承接上海等辐射效应,加速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从20022012年间,常州实际利用外资连续突破重要关口,从5.6亿美元增至33.6亿美元,增长6倍;外贸进出口连续迈过100亿、200亿美元台阶,从39.2亿美元增至290亿美元,增长7.4倍;境外投资实现指数级增长,从161万美元增至2.5亿美元,增长156倍,常州市开放发展进入高位增长阶段。

全方位开放阶段: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等新一轮重大开放政策至今

主要特点:对接战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3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国际经贸投资面临新趋势,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风险和挑战逐步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坚持把“开放”作为“十三五”发展的 “五大理念”之一,启动实施了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新一轮国家开放开发政策,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连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开放领域,降低开放门槛,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支持力度,力求将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长期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成为促进常州开放发展的最大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明确要求“ 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随后,中央、省市都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提质增效已成为当前开放发展的大逻辑和大方向。常州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和融合全国、全省开放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持续推进五个国际化建设,在高位平稳的基础上推动常州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资料来源:《风采》报/20181218/161-163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