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龙城影像 >> 图说常州 >> 内容
史说常州改革开放40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发布日期:2018-11-30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是一座具有 2560 余年建邑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史称“八邑名都、中吴要辅”,其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尊崇肯定。为了科学保护常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引领名城的申报,近几年来,常州市规划局全面开展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狠抓名城保护类规划的编制。

科学编制常州名城保护类规划。首先,及时编制名城保护规划。根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常州于 2001 年成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后,组织编制《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效指导了新世纪以来常州市的名城保护工作。面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及时邀请清华大学张杰教授领衔修编《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明确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要求编制,新修编的名城保护规划确立了多层次、网络化、多领域的名城保护体系,2014年2月19日获得省政府批复,为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前瞻性的规划依据和行动指导。

其次,建立健全名城保护规划体系。近年来,陆续开展一系列与名城保护相关的保护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如《常州市城市紫线规划》《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焦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石龙嘴传统风貌区概念性规划》《古运河常州城区段(中吴大桥—政成桥)滨水地区详细规划》《常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规划》《常州市第一、二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划定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太雷旧居保护规划及周边环境改造与整治方案》等20多项与名城保护相关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研究项目,并按要求进行了专家论证和审批。

再次,建立了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图文办公信息系统,将全市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地与规划成果、测绘成果等进行集成,建立了常州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形成了名城保护各类要素的电子化,实现了对城乡建设活动的监控和预警,进一步提升了名城保护的科学性和刚性。

扎实推进历史建筑、古镇古村落的普查。2008年以来,常州按照历史城区、中心城区、市区由内向外分三次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了传统风貌建筑普查资料库、历史建筑候选名录和空间数据库,从中逐步筛选出较好的传统风貌建筑,在专家评估认定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并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先后公布了三批历史建筑,共计 226 处;历史建筑的两线划定规划以及标志设立、挂牌保护、建档等工作也已经完成。2010年,组织对市区范围内古镇古村落老街进行普查,通过普查,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古村落老街;2013年,组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因有详细的普查资料和扎实的工作积累,因此实现了三个零的突破,一是孟河镇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二是焦溪村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三是杨桥村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深入开展名城保护体系的研究。为了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地开展全市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2013年,邀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领衔开展“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研究”工作,结合市区范围内古镇古村落老街普查成果,通过深入研究,形成了常州市区层次“一河串一城,众河育群星”的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即“一河”:中国大运河(常州段)遗产(以下简称大运河);“一城”:常州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为 5.51 平方公里,其重点是 3 片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和 4 片历史地段(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众河”:市区范围内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水系;“群星”:市区历史村镇及各级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进一步厘清了常州市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体系、重点和方向。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

精心组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精心组织,全力以赴,使名城申报工作得以高效、规范推进,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2015年底前成功申报的目标。

建立健全名城保护法规制度体系。依据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1年前,常州规划部门先后起草并报市政府出台《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施办法》《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方案》和《常州市市区历史建筑认定办法》等,明确了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工作职责、资金保障,保护规划的编制、保护措施的落实、监督管理的要求,以及历史建筑的评估标准和认定程序等。2013年,常州规划部门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情况,又报请市政府出台《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办法》等,同时积极会同市文广新局、市法制办、市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出台《常州市文物保护办法》《常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常州市不可移动文物认养管理办法》《常州市历史建筑修缮导则》等一系列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使常州市名城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

精心编制“申名”材料。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在申名办具体领导下,各责任单位精心组织编制“申名”的系列材料:一是组织编制完成一系列申报文本材料(《申报报告》《申报文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图录》《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通览》《名镇名村、古镇古村落老街图录》《地方文件汇编》等);二是组织制作了《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电视片》《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片》《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垣变迁电视片》《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电视片》等;三是按国检要求,编制了《申报简本》《申名工作守则》《国检线路及情况介绍图册》等一系列材料并迅速上报。

积极邀请专家到常指导。为了做好迎接检查工作,常州积极邀请国家相关的领导和专家到常指导名城的保护与申报工作。他们在听取了常州市“申名”工作汇报、实地考察后,认为常州市“申名”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扎实,并对全市申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针对专家提出的常州名城唯一性特色还不够突出、常州古城的形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尚需加强,特别是街区生活状态(人气)的传承需要重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常州及时组织力量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1)进一步挖掘常州名城唯一性特色。在原清华大学为常州市名城特色研究的基础上,又组织常州市相关部门及地方文史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炼出常州名城以下七方面的唯一性特色:一是城河相套的“三河四城”格局;二是江南运河的起兴段落;三是江南聚落的全面连续见证;四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五是“精英荟萃名士之城”;六是通变创新的工业名城;七是革命先驱的红色摇篮。

(2)及时开展常州古城形制的研究和展示工作。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古城城壕水系和考古发现的古城墙遗址,通过规划设计及标识系统的精心制作,国检前完成了“三河四城”古城形制展示系统规划、标识系统设计方案、现场布展、安装等工作,使常州古城形制得到充分的展现。

(3)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一共有300分,常州自评分为280分,丢失的20分均来自历史文化街区,在数量、面积、传统街巷风貌上均有失分,这是常州市名城的严重不足之处,为了弥补不足,相关单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迅速编制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确保街区按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其原真性、整体性;二是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与业态的植入工作,进一步充实该街区的文化内涵、还真其历史风貌;三是密切配合城乡建设局和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做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整治和生活状态的传承工作。

▲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

2014年3月,常州市的申报申请及相关材料通过省政府审查,由省政府转报国务院。2015年2月2日至4日,国家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来常进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评估,市规划部门及时汇总专家意见,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及时按专家意见进行了整改。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常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5年6月25日,在常州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不久,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名城保护推进大会,进一步提出了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今后的目标和任务,为常州名城的保护工作绘制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是确立更高定位,放大名城效应。常州将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把名城保护放到城市转型发展中来谋划,放到塑造精品宜居城市中来实施,放到产城融合中来经营;以名城品牌传承为契机,发挥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做足名城的大文章,放大名城的效应。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项目。明确名城保护在“十三五”期间及今后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的实施将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常州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对常州市塑造城市文化品质、凝练常州精神、建设宜居家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辖区、各有关部门将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武进区:重点做好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与圩墩遗址等的保护及地下文物埋藏区考古挖掘,及杨桥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缮等工作;新北区:重点做好孟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遗及修缮保护,齐梁文化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奔牛、魏村老街等古镇古村落老街保护规划的编制与保护等工作;天宁区:重点做好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与管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村的修缮保护工作;钟楼区:重点做好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辖区内大运河、工业遗存、锁桥湾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西直街—三堡街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金坛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做好辖区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整理、挖掘、保护规划及全面推进相关的保护工作,同时重点做好三星村遗址、金坛土墩墓群的保护等工作。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名城保护工作职责,各自做好名城保护相关工作。市名城保护领导小组将定期进行督查考核。

▲古淹城遗址▲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科学依法保护。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原“申名”的临时工作机制转变为名城保护的日常管理机制,并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名城保护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和考核督查,成立名城保护办公室,与规划局合署办公;各辖区要建立相应的名城保护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完善和优化各类名城保护规划, 严格按规划要求,科学保护好常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类资源。依据常州市地方立法职权,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逐步建立完善的名城保护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并严格执法,依法保护。

资料来源:《新时期常州城市建设史(1978—2015)》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