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常州名人 >> 社会科学家中的常州人 >> 内容
洪亮吉——历史学家和人口论创立者
发布日期:2016-08-29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洪亮吉( 17461809),出生于常州城区中和桥东南兴 隆里一个没落官僚士大夫家 庭。他自幼好学,但科举仕途 并不顺利,34岁才考中举人, 45岁考中进士。早年靠教书校 文、任幕僚为生,曾加人安徽 学政朱筠幕中,并被一代大儒 毕沅重金延聘。后历任翰林院 编修、贵州学政、咸安宫官学总裁等职。

洪亮吉为人耿直,忠义守信,直言世事,绝不阿谀 逢迎。嘉庆三年( 1798),白莲教起,民间纷乱。嘉庆 皇帝“征邪教疏”,命翰林官员上疏献策。洪亮吉上疏 数千言,直陈时弊。他认为白莲教是由吏治腐败引发 的,征邪教必须治吏,还列举了诸多内外弊政。嘉庆帝 读疏后大怒,洪亮吉不得不借弟弟病故为由,辞官归故 里避祸。嘉庆四年乾隆驾崩,洪亮吉循例回京奔丧。大 学士朱挂又召他出来做官,任实录馆纂修。其时,嘉庆 帝虽已翦除和珅,但国家弊政依旧。洪亮吉耳闻目睹,一腔忧国忧民之情化为一篇洋洋万言的《乞假将归留别 成亲王极言时政启》,并请成亲王转呈嘉庆帝。这篇切 中时弊、正气凜然的上书再次激怒嘉庆帝,弓丨来“妄测 高深,意存轩轾,狂谬已极”的罪名。洪亮吉被革职交 军机处和刑部会审,即“照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在架 上刑具等待绑赴法场之时,嘉庆帝觉得洪亮吉上书还是 出于忠君爱国之心,考虑再三后御笔批示:“从宽免 死,发往伊犁。”洪亮吉从死亡线上折回,过着“百日 无诗无酒”的流放生活。

洪亮吉案发后,朝廷一片冷清,无人再敢议论朝 政。嘉庆帝不愿落个“拒谏饰非”的骂名,遂发布上谕 说,洪亮吉的言论其实启发了他的想法,他将那些言语 作为座右铭,时常观览,勤政务而远小人,时时警省。 不久嘉庆帝为洪亮吉平反,下令保宁将军将洪亮吉赦 回原籍。洪亮吉 回到故乡常州,将西圃小园修缮 '新,将园内书 房命名为“更生 斋”,自号“更生居士”。

作为历史学家,洪亮吉治学严谨翔实,力求科学客 观,重视考辨历史真实面貌,以达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他不仅精通史学和地理,还撰写有专门史学著作《三国 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四史发伏》《西夏国志》 《宋元通鉴地理通释》等,负责审定《历朝史案》一 书。关心时政是洪亮吉治史的一个显著特点,认为学古 为人官之本,前事即后人之师,是治史的重要出发点。 他考察历朝兴衰,研究治政之策,褒贬人物,其意也在 于此。他还反对暴虐君主统治。

嘉庆十年三月,安徽泾县知县李德淦聘洪亮吉纂修 县志。洪亮吉因首次主持地方志纂修,在制订县志凡例 时十分严谨。作为史家,洪亮吉重视史实清晰,信载籍 而不信传闻,反对含糊不清,或过于笼统。尤其对人物 志传,他主张各类人物都俟定论,方入志传。两年后, 《泾县志》编纂完成。

嘉庆十一年二月,洪亮吉又应安徽宁国府知府鲁检 聘请,主持编纂《宁国府志》。他颇为用心,多次前往 宁国实地考察查证。洪亮吉虽与知府鲁检有同年成进士 之谊,仍就编志时遇到的问题,向鲁铨写了一封很尖锐 的信——《志事将竣与宁国太守及诸同事书》,提出府 内县名排次、人物传记、古迹冢墓、山水形胜等十项具体问题,以示郑重。同时,他写有《与章进士学诚书》 等方志论文。

洪亮吉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人口理 论。清朝中叶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弓丨起洪亮吉的忧虑。 他在《卷施阁文甲集》中《治平》《生计》等篇指出: 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产量增加缓慢之间存在着矛盾。洪 亮吉将人口增殖速度与生产发展、田地开垦、房屋住宅 作了认真分析比较,得出人口增殖速度相当于几何级 数,而耕田、住宅等生产、生活资料发展速度相当于算 术级数。他认为,封建社会里百姓贫困,不独是人口增 殖过快所造成,而且还有土地兼并、吏治败坏等社会原 因。为解决人口增殖加剧的社会矛盾,他致力寻求缓和之策,在某些方面也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对社 会发展的关注。洪亮吉在18世纪即对我国人口增长有所 警觉,确实难能可贵。他的人口学说比英国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早提出5年,人们把洪亮吉看作“中国的马尔萨 斯”。

洪党吉还是清朝中期 杰出诗人。他自幼爱诗, 受到我国古诗的良好教育 与熏陶,加上天资与勤 奋,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有诗集《卷施阁诗》《附 結轩诗》《更生斋诗》 《更生斋诗续集》等,许 多诗作具有较高的历史艺 术价值。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