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族系
 
 
在常族系
 

    秦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之一,目前全国有秦姓人口31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6%,排列第78 位。常州现有秦姓人口1.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0 .51%,位列第48位。

    秦姓姓源有四:一出上古,帝舜有七友,其一名秦不虚,其后世为秦氏;二出秦国,传到秦始皇(赢姓)二世而亡,其孙子婴之后以秦为姓;三出周代鲁国始君伯禽(姬姓)之后食采于秦地,遂以邑名为姓;四出他族改秦姓。秦姓望出天水郡、太原郡。

    常州远在唐代即有秦姓居住。据有关史籍记载,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前后),有晋陵人秦景通与弟秦玮,皆精通《汉书》,时人称其兄弟为“大秦君”、“小秦君”。秦景通官至太子洗马、崇贤馆学士。其弟秦囗后也复践其官。其时至今已近1500年之久。秦景通兄弟后裔已不可考,或宦游于他乡未归故里。

    据历代府县志以及秦氏谱牒资料查证,历史上世居常州的秦姓大族,大都在宋代迁入常州。现择数支介绍如下:“毗陵洛阳顺德堂秦氏”,尊北宋一代文豪秦观为始祖。秦观(1049一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扬州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人,元丰年间进士,官至太学博士、龙图阁大学士,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于北宋元符三年八月十二日逝世于藤州(广西藤县),其三子秦湛千里扶柩,归葬父于高邮故里。秦湛,字处度,北宋政和年间(约1115年)任常州通判时,将其父棺枢自高邮迁葬常州府无锡县之灿山东大池(今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秦湛致仕后择地居于晋陵新塘乡,即今武进雪堰镇秦村,秦湛为迁常一世祖。此支秦氏子孙繁茂,源远流长,迁常至今已近900年,至今已衍为三十六世,约有族人8000余。今居于常州、无锡、宜兴、江阴等地大部分秦姓子孙皆出于此族。

    秦氏迁常后,第五世孙秦宗贤(师孔次子),字思齐,二岁丧父,幼承母训。及长,两举秀才不第,遂归筑别业。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11一1117)自新塘乡秦村迁居安尚乡永安里桥滨(今武进洛阳镇),杜门不出。至南宋光宗年间诏授忠亮大夫,宁宗朝奉敕同知常州机务事。秦宗贤为迁永安里一世祖。宗贤之子禹夫(第六世),字子谟,南宋理宗朝任河南洛阳尉,卒于任所。其子秦春(第七世)在宝庆三年(1227),远赴河南洛阳,扶父柩归葬常州故里,为痛父亡洛阳,遂将永安更名为洛阳,武进洛阳之名由此而来。

    此族秦氏后世迁居极广,除世居秦村、洛阳,后裔主要迁居支派有:第九世秦悟于元代初年自秦村迁居无锡阳明(今扬名镇),为迁锡始祖。九世孙秦奁,光世次子,字子俭,于元初至元年间(1264一1294)自洛阳迁居延政乡浮荡桥(今湖塘桥),为湖塘秦氏之祖。第十一世惟善(号湖山居士)于元代泰定年间迁居太湖之西旧读(今宜兴洋溪镇旧渎村),是为西宅之祖。其弟惟祯迁于太湖之北阳湾(今无锡胡埭镇),惟禧于秦村迁居太平乡安虞(今潘家安圩桥)。第十二世正黼,字子仪,于元代大德年间自秦村迁堵墅(今属洛阳)。正兖,字子华,自秦村迁居无锡洛社。正伦自秦村先迁无锡阳明,复迁武进德泽乡前桥里(今属三井)。仲良,字邦俊,自洛阳迁塘头秦家塘,后世又居杨埼。其弟仲明,字邦华,在元至正年间从军任百户长,远戍贵州,子孙入籍黔地未归。第十三世秦星,字五垣,自秦村迁居荆溪(宜兴)萧塘,为萧塘始祖。第十四世秦集,字友成,自秦村于元至正年间迁居无锡陡门(今属洛社镇)。第十七世思深于明永乐间自秦村迁居宜兴旧渎,其一子启懋自旧渎复迁宜兴周铁乡三洞桥秦家村。秦鸾(忠德三子)于明初自洛阳迁居常州郡城谯楼里(府治钟鼓楼,今大观路周围),后世子孙散居青山门、荷花池、鸣珂巷等地。第十八世楚安于明正统年间自浮荡桥(今湖塘桥)迁居西塘门,后世分居戴巷村、朝东村等地。第二十世静轼(字少怀)于明崇祯年间自浮塘桥迁西升平(今芦家巷三河村小村)。第二十一世廷铨于顺治间自洛阳迁居礼嘉桥之西西庙桥,其四子分居浒渡桥、江湾村、湖田村、茶亭秦家塘。延铭因从商迁嘉定县东门鲍家塘。国卿于明崇祯间自湖塘桥迁花园头村(今属湖塘花园村)。第二十二世允锷于康熙间自洛阳迁横林徐桥。允铃自西塘门迁朱湘潭(今礼嘉猪婆囗村)。士宝、士和迁居宜兴高塍镇。第廿四世秦涛于康熙间自郡城谯楼里迁居苏州。粤隆自谯楼里从军远戍广东,后世未归。元林于雍正年间自花园头村迁建平县城关(今安徽郎溪县城)。耀圣于乾隆年间自花园头村迁河上岸村(今属湖塘)。第二十五世秀玉于乾隆年间迁居郡城府直街鸣珂巷,彭年于乾隆年间自湖塘桥迁宜兴扶风下苏村,泉荣迁荆溪汤渡眼家桥(今属宜兴鼎山)。

    另据《毗陵秦氏宗谱》(三贤堂藏版)记载,该族一世祖秦崇义,为秦观第十二世孙,先世居新塘乡秦村。元代至正年间(1341一1368),自秦村迁居于常郡青山门外五十里通江乡小都里(今孝都秦巷村)。崇义,字淳古,瑞三公少子,明洪武初举明经,为国子监助教。生二子正一、正二,至第四世有八孙,遂别为八派。迁秦巷640余年来,除世居秦巷祖地,后世子孙迁居数十地,主要有:迁秦巷第四世志二于明永乐年间迁丹阳九曲河塘头村。第八世秦熠迁居官庄(今罗溪灯塔村),秦煜于明正德间官山东历城典史,遂入籍历城,后世未归。第九世嗣宗于万历年间官于临安府,子孙未归。第十世秦纾、秦维兄弟于明嘉靖年间迁自秦巷同迁芮庄桥(今属薛家青墩村)。秦纶迁居丹阳吕城甲班头村,福寿迁居高墅桥(今属魏村)。秦仓迁卞村(今魏村柴家边村)。第十一世秦儒于嘉靖年间迁居曹巷(今孝都曹巷里)。秦恩于明隆庆年间迁居杏村(今新北区百丈杏村)。秦荣迁居十字巷(今汤庄窑井十字巷村)。秦寿迁居祝墟庙(今属魏村),贵一迁居南新庄(今孝都长江村),希翰于嘉靖年间迁居罗湾(今罗溪)。秦珑迁居大沟门村。第十二世继善于万历年间迁居安桥(今罗溪南站安桥村)。第十三世秦铁于明天启年间自秦巷迁居老古桥(今百丈沟河村)。文汇迁居江阴桃花港吉家村,文科于康熙年间自芮庄桥迁居茅柴沿(今薛家青墩茅柴沿村)。第十四世盛兼于康熙年间迁河北夏家村(今属小河)。第十六世宗流于雍正年间迁朱婆滩(今属北港),宗泽迁连江桥河南士庄里(今北港仕庄村)。第十七世明忠于雍正年间自秦巷迁石头弄(今属孝都柴家边村)。第十八世正麟于乾隆年间迁秦家湾;第二十一世启润于同治年间自秦巷迁常州城内太平巷(南接西直街),启帅迁居崇荫下(今属孝都)。

    另据《无锡秦氏宗谱》(世德堂藏版)载,该族始迁祖秦惟祯,世居武进新塘乡秦村,于元代末迁居富安乡胡埭里(今无锡胡埭镇),遂开族而居,今已为秦姓大族。另据《江阴水南秦氏宗谱》记载,该族始迁祖秦惟善,于元代至正年间自武进秦村迁居江阴村(今山观镇寿山村),因改籍江阴,其他秦姓已成为大族。

    常州历代秦姓人士中,出类拔萃者很多:宋元丰五年(1082),有常州晋陵人秦宗臣为常州秦姓第一位进士及第者;明代正统年间有秦显、崇祯十六年有秦之鉴等皆中进士,入仕为官卓有政绩;秦宫壁,字龙光,清武进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不羡世俗,笃志实学,工诗及古文辞,邃于经史,与天文、地理诸书靡不研贤,所撰诸书,征引评博,著有《崇正集》、《发谲集》、《章句大全》等传世。

    革命先烈中,秦宝光(1904一1944),秦村人,移居锡西闾江村。1938年参加抗日,入新四军“江抗”随营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总支书记、区委书记。组织抗日团体,动员青年参军,带头将儿子秦奇送到新四军。收集大量情报,配合新四军打击日寇和汪伪军,为抗日奔走于武南、锡西。1944年4月,遭敌偷袭被捕,押至雪堰桥芦家桥坟地,胁迫他供出党组织秘密人员名单,他临危不惧,痛斥敌人,后被枪杀。

    常州现代秦姓人士中,人才也很多:秦仁昌,武进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国际著名植物学家;秦和鸣,孝都秦巷里人,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副院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沪宁线城市地下党的工作,筹建党的地下组织,发展党员300余人,选送500余名青年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长期从事高教工作,著有多种专著。秦浚川,武进人,南京大学生化系教授,曾主持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基因工程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剑鸣,洛阳人,江苏国画院高研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国画家。秦志尚,洛阳人,江苏新科集团总经理,著名企业家。

    与秦姓有关的地名有:淮海亭(在洛阳镇文化宫院内),壁间嵌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秦观祠碑记》石碑一块,有《秦淮海先生遗像》雕塑,内有刻石楹联:“策论济时艰词宗誉满三千界,江淮存世泽学士风流九百年”,为洛阳人文景观之一。秦姓聚居地有城内鸣珂巷、西直街、太平巷,雪堰桥秦村、洛阳镇、孝都秦巷里、卜弋桥东、罗溪罗墅村、礼嘉高树村、秦巷村等。与秦姓有关的地名有33处。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