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百家姓 >> >> 内容
在常族系
发布日期:2014-10-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韩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6位。韩氏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氏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战国时期是韩氏最主要的发展时期。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都于平阳,韩景侯时,迁都于阳翟,至韩哀侯时,又迁都于新郑。韩国的多次迁都,使韩氏迅速繁衍,也使得韩氏在河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后来韩氏迅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并且成为韩氏历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后周少保韩褒徙居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其子韩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有韩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肃省镇原),不久又有人从安定安武回迁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韩耆徙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韩茂任后魏中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公。韩茂曾孙韩睿素为桂州长史,成为这一时期飞黄腾达的韩姓人。两汉时期韩氏的两大郡望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已有韩氏迁居江苏。魏晋南北朝之时,因中原多年战乱,小国林立,韩氏从河南等地大举南迁。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潮州刺史,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末已有韩氏迁至福建。南宋末,曾于建炎南渡至浙江的韩氏后裔御前大将军韩先,扈驾南下,由浙江人福建,由福建而广东平远县.南宋时,番禺古塌韩氏,南渡之后,先是居于浙江会稽,相传韩世卿谪广南后,即居于南雄珠玑巷。后来他的孙子韩振宗(一说韩洪泽)又由南雄徙广州番禺。从南宋起,经元、明而至清,韩氏在江南的流布,范围越来越广,支系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众。湖南湘潭云湖韩氏,为当地望族。其祖自明朝由安徽徙江西,后由江西徙湖南星沙(今湖南长沙),再由星沙徙云湖。江苏苏州韩氏,是韩琦十二世孙由安徽凤阳迁往苏州的,后又有一支由苏州迁海安(今江苏海安)。另外,苏州韩氏还有一支是由浙江柘林山头迁入的。

自南宋以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都是韩氏迁居生息之地。每迁徙一次,就开拓一地,流布一方。四川、广西、台湾省等省,先后也有韩氏迁入。

韩氏的流布在海外亦有流布发展,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越南、古巴、法国、美国、瑞士等。他们祖孙相继,侨居国外,艰苦创业,不仅为所在该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中国,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传播中华文化,为增进与各有关国家的友谊,也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海外韩氏中,各有关国家都出现了一批事业突出、成绩显著、为该国或为当地所认可的代表性人物。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今河南禹州人),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王信,秦末汉初著名将领,西汉初年被刘邦封为韩王,后来投降匈奴,前196年与汉军作战时被杀。《史记》卷九十三、列传第三十三有本传,《汉书》卷三十三、传第三也有本传。

韩当,字义公,汉末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被孙坚赏识。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佐孙氏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励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韩擒虎,北朝北周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周隋名将,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所过之地,陈军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总管。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在二十岁时去洛下探亲的时候,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无。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问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值初冬季节,韩湘子便施法令牡丹花开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韩湘子后传说跟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

韩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 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传世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韩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著有《玉山樵人集》等。

韩延徽(882—959),字藏明,,唐末幽州安次人(今河北廊坊安次区)。生于官僚世家,足智多谋,有大志,后辅助耶律阿保机成就一番大业,成为辽国的开国功臣。

韩琦(1008—1075),北宋相州安阳人(今河南安阳),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世忠(1089—1151),宋代延州人(今陕西绥德),南宋中兴四将,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道昭(生卒年待考),字伯晖,真定松水人(今河北正定)。著名金朝音韵学家。韩道昭曾撰《五音集韵》,改併《广韵》韵部。又改变韵书编,次体例,用“三十六字母”排列各韵中的字,是韵书与等韵学相结合的首创者。

韩山童,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原为栾城(今河北省栾城)人,其祖父为白莲教主,被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韩山童继续宣传白莲教,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刘福通等宣传他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多次决口,元政府征民夫15万,在戍军监督下治河。趁此机会,韩山童与刘福通等鼓动治河民夫起义。他们发布文告,揭露元王朝残暴统治,聚众宣誓,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举行起义。起义军以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后被元统治者察觉,韩山童被捕牺牲。

韩林儿,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二十六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韩林儿,韩林儿离奇的沉入江中,至于是不是为朱元璋所害,至今未有定论。

韩一良(1580—1630),字象儒,号有怀,西观村(陕西澄城县寺前)人。父亲韩逄时,家教极严。他24岁中举,因不肯拜托人,会试五次,方中进士。又三年,经过廷试,选授陈留知县。陈留,古称有莘之野,以穷困闻名于世。他首重稼穑,作有《劝农歌》,同时兴办学校 ,修孔子祠,推行教化。有诗赞云:“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来无此官。”当时魏忠贤气焰正盛,全国为其建生祠。河南巡抚郭宗光、巡案鲍奇谋建立戴德祠、安德祠,为官者无不争献银两,以求魏忠贤一顾。他独置若罔闻,即使差人催讨,亦不予,因此尽管政绩卓著,也一连七年不得升迁。直到崇祯元年,魏忠贤败露,才以清官第一,擢为户部给事中。他一到户部,即上疏《整饬文官爱钱》。崇祯朱由检因对内镇骶李自成起义,对外抵御清军进攻,正愁军费无着,遂用他为佥都御史,处治贪污,追缴赃款。崇祯左右亲信,多与贪污有关连,故意要他当场指出贪污的人与事,他一时奏对失措,触怒由检,再上本陈述,更遭严厉责斥。革职后,悄然离京返里,于灰条坪凿土窑居之,作《遁窟说》以明心志。此后虽起用之议数起而终不用。(详见澄城县志,《可爱的澄城》一书有《刚正不阿的韩一良》)

韩智、韩普兄弟,韩氏祖居今兖州城西韩楼村。韩智韩普的父亲韩惠,曾任陕西苑马寺录事,是负责管理军马的小官。韩智字愚夫,五岁即能写擘窠大字,以神童被有司荐往京城翰林院学习;后来回乡参加科举考试并不顺利,直到30多岁才中举人,弘治庚戌(1490年)44岁时才中进士。朝廷授职礼科给事中又升兵科右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给事中是负责钞发章疏稽察违误的官职,在他任职的10余年里,“守官莅政,不激不阿”,很得同行的赞许。那时朝廷滥给僧道发度牒,造成了社会劳动力及赋税的减少。韩智上疏希望制止,无效;他便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掌握,提高标准,控制名额,尽量减少度牒发放数量。当时有一个盐商,凭仗朝里有势力的官僚作后台,为非作歹,偷漏税金,民愤很大。韩智联合朝中御史上表章参劾,其中韩智的表章言辞最犀利,态度最坚决,一时广为传诵。他曾多次向皇帝上疏,在行政、理财、用人等方面提出建议,多见采纳。又曾受命到军事重地宣化去勘察粮食储备情况,摘奸发匿,人称明审。李东阳撰的韩智墓表记他“闻见甚博,能为歌诗,旁及词调,以所自号名之,曰《澹阉稿》藏于家”。韩智的弟弟韩普,早于其兄于成化丁未年(1487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迁河南按察使。这也是负责监察纠弹的职务。兄弟二人同在谏垣,一时传为佳话。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