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方志馆 >> 百家姓 >> >> 内容
在常族系
发布日期:2014-10-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虞氏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黄帝后期,有三个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即尧、舜、禹。尧老了,相中了舜,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赐姓妫,以母系而得氏。妫姓来源于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而得姓。舜传位于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其子孙以地名为姓。另外周武王时,封仲雍的后人为虞侯(今山西平陆县东北部),其子孙以国为氏,史称虞仲雍姓始祖。 

虞氏得姓后,在全国各地分布很广,历史上形成三郡:会稽郡、济阳郡、陈留郡,均为虞姓的最早发源地。自西汉以后,一直到隋初,长期在河南开封、陈留、虞城等地,繁衍为望族。当时这些地方,均属陈留郡置,故而虞姓为陈留郡。

秦汉时期,部分子孙迂往江浙会稽、上虞、绍兴湖等地落户,但散布这些地方的虞氏,世代沿用“陈留堂”名,至虞世南被封为永兴郡,后裔均用此郡名表示自己的祖籍所在。

虞氏经历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宁,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子孙向全国各地发展,形成了以下各大支派。

荣宗公文派:荣宗公少时励志,博求经传、遍交当世。原居浙江海口象山县,仕汉平帝官至丞相,因王莽篡汉,隐居不仕,徙居湖广之瑞昌,及湖广虞氏汉代之鼻祖。

浙江宗文支派:虞宗文讳筒,公因莽乱隐居会稽,松山万春里不仕,赠太常博士谥冲靖。生于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生子二,境公、坦公。境公避兵乱于西汉元始五年(公元前5年)由冀州河南陈留渡过长江,定居浙江省余姚,是浙江、江苏汉代虞氏之鼻祖。厥后繁衍三大支派。

东阳克文支派:北宋始祖克文,字道传,应贡举人,登显德甲寅进士,授图子学禄迁崇元殿,待御史,自会稽迁居东阳县永宁乡(今炼仙坞)定居,后裔迁居义乌、缙云、浦江等,是宋代奠基立业始租。克文之四世(大三公)义乌元吉、缙云县支派:三县市自唐宋以后谱系之修,有合有分,究其源,溯其流其本洏则一。三大支派族代表虞云初、虞瑞微、虞启众等敬宗睦族。与我武穴市和各地虞氏互通信访,并派员至九江市会晤联宗。地处泸、杭、钱塘虞氏,名副其实的永兴郡虞氏望族。亦我湖广虞氏汉代发源地。

尚骘支派:始祖尚骘,字渊修,穆清,世居浙江省,余姚县城关祥符里。南宋时金入侵,公仕宋,官至尚书少卿,为抗金兵,招募官员失利后,于淳熙元年(1174年)与弟尚云寓居南京,随后,继续南下至广东省连山县石鼓村定居,传至六代孙虞思恭,由广东迁往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镇大虞村。尚骘为“两广”虞氏宋代之始祖。

仲祥支派:仲祥生二子,茂贤、茂祥,二公则迁于江左抚州石门。传至习古公筠阳别驾遭乱避迁于丰城杭桥,为丰城肇居之祖,丰城虞氏迁居之源故在于斯。厥后派别支分,星罗棋布,璜溪大古塘,茅园咀、枫树桥、太子庙、坪上、清溪、彭溪、安源皆期流派。

九江寻阳进德支派:进德于元末明初,由浙江定海亦日宁波,由任民运官承槽运,同弟明德运粮至豫樟,后定居九江府德化具仁贵乡。明德迁丰城县,进德乃明代创业始祖。该支派丁繁族茂集居匡庐山麓虞家河乡,流派子孙分居上河、中河、红石咀、杨家桥、马家咀、粹树埂虞家垸、九江市城区,是大江南北赣、鄂、皖三省七县市虞氏联宗睦族中心地区。

孟智支派:公由同昌市罗家镇棠溪于明代成化年间迁居九江府西关门外谢滩镇。其孙国相公定居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孟智公是由赣迁鄂小池虞氏始祖。今日小池镇虞氏家族昌盛,经济繁荣,与江南虞家河家簇亲密无间,春节玩龙,端阳兢渡,你来我往,家族友谊。

成功支派:功轩字成功宋理宗淳佑元年第进士。于宋宝庆元年(1225年),公迁居江西省余干具,石牌坊棠溪定居乃宋代分支始祖。赞日:公年壮志,突兀魁奇,忠贞自矢,经济洪施,行旌功著,柱史名垂,避兵解组,江左安怡,口不绝哈,甲不停披,儒宗楷模,大道良规,嘉千秋之令绪,开百世之鸿基。

仲方公支派:公于朱宝床丁亥,徙居武溪,立户伏五,仲俊于秋八月与兄由洪都(今南昌),迁棠溪,立户伏四,棠武二溪,今属南昌市郊区罗家镇辖区,乃湖广虞氏西汉发源地。族称“棠武二溪”虞氏。

仲汲支派:由先祖虞殷,河北郡刺史,因避黄巢之乱,入蜀定居四川仁寿郡。元军占领西蜀,仲汲率其子必集徒居江西省临川府崇仁县。

五十六世元里支派:系出仲方之后裔,公于清初居广济龙坪,曾孙永登于乾隆元年(1736年)迁居江西省武陵地名里期定居,生二子昌胜、昌祖。仲方十二代孙永和于乾隆二年(1737年)由黄梅县胡世伯迁居九江府而居。元里之玄孙,业华之子永禄、永宗、永万、永福,胞弟兄四人于清乾隆三年(1739年)由黄梅胡世伯迁居湖北省英山县大坂河定居。上世纪60年代修漕英公路大坂河虞氏家宅拆迁,现居英山县温泉镇莲花村。该虞氏家族与大冶县、阳新县国和乡和金牛镇虞氏,同属仲方支派之后裔,河南省霍山县同属陈留郡远祖同宗。(1989年合修大乘)

永业支派:江荫瑞昌、安微祁门县,始祖宗周字伯玉,游商祁门招赘胡氏为妻,创建徽州支派。宗周字伯玉生子允业,传至十六代纪清及其子一文,由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仁贵乡迁居瑞昌县夏坂乡黄桥坂港南。一文公由港南迁北山下定居,一文公是端昌市北山虞氏开基创业祖先。该支派丁繁旅旺,由山内发展到山外,三眼桥新建庄园。

奇卿支派:奇卿公原居湖北黄州府竞冈县高庙巷八角井,后于明游学安微省皖松小孤州吴益家明经设教,吴羡真材,以女妻之,从而发居皖松,乃宿松之始祖。此地虞氏子孙繁衍,民国31年修谱时,红丁三千余人,1989年重修家谱时,红丁发展到近万人。

铭堂支派:铭堂公于明代成化元年(1445年),由九江府德化县迁居湖北省永西乡虞伏四(今武穴市石佛寺镇胡伏四垸),由赣迁鄂之始祖。正胜公又名自胜,于明弘治四年秋八月(1458年),农民军攻破武山湖中武山寨,公未及归虞伏四故居,于是携儿挚女,由广济县东向西避兵,徒迁玉屏山麓之黑壳山定居,乃明代大法寺镇虞氏奠基立业之始。厥后衍变虞李村,两村虞氏百余户,400余人,两村以正胜公为始祖。

虞氏不但子孙繁衍,遍布大江南北,而历代名人贤士层出不穷,择其著者言:

夏朝虞彝,为夏禹建立赋税制,按土地等级交纳实物。周有虞思,制造陶器官职;春秋时虞丘子;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虞卿,著书立说,从春秋中搜集,从现实中观察,写成了《节义》、《称号》、《揣摩》、《谋攻》等一共八篇,用以评说国家大事和经验教训,流传后世,称为《虞氏春秋》。

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宠妃虞姬,能歌善舞,是项羽三宝之一。西汉有著名小说家虞初,曾根据《周书》为本写成通俗演义《周说》九百四十三篇,为班固列入小说家。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提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于是后人把虞初列为“小说家”之始祖。东汉时虞诩,出仕汉顺帝,被征召太尉李佾府中任郎中。永初四年(110年),羌胡叛乱,邓太后找政,见虞诩有将帅之才,敕令其讨伐贼寇,在作战进军中用“增灶法”大破羌军。擢升为武定候。同僚赞曰:“国之安危,内在乎相;国之治乱,外在乎将,增灶示强,敌军何让,起剪同俦,颇牧相望。”公今远逝,勋明光亮。东汉虞放字长卿,出仕东汉,桓帝擢为司空,封都亭侯,后人赞曰:“赫赫亭候,名惊胡虏、忠德昭昭,流芳千古。”

三国时期虞翻字仲翔,仕吴官拜御史大夫精通经学著称。隋代虞庆则,仕隋文帝,开皇初年进位大将军,吏部尚书,封鲁国公。征服突厥,功勋卓著。虞世基博学多才,并以书法知名,被隋炀帝重用,拜为中书舍人承相之职,多次护从炀帝东征西游,开运河,便交通,人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康世南由隋入唐,授秘书郎,弘文馆大学士,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绘像于凌烟阁,十八学士之一,撰书孔子“庙堂碑”,称为临川四宝之一。宋黄庭坚赞曰:“虞书孔庙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唐太宗称虞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梓、书翰”。

宋代丞相虞允文,宋绍兴中举进士,在奉命至安徽当涂县采石搞师,在危急时刻毅然指挥采石抗金之战大捷,创造了世界军事上罕见的战例。文韬武略,出将入相二十年。于淳熙元年(1174年)在成都卒于职。墓葬四川仁寿郡乐山市玉屏山。据《仁寿县志》载:虞允文丞相墓列入史册,与乐山大佛同属市一级保护文物,其墓至今完好。另藕塘乡改为丞相乡,供国人儋仰观光,至今未改。

北宋虞守廉字庸穆,出任湖北黄州府为尉官,后人赞曰:“万人之杰,三楚之英。诗成鬼泣,笔落凤惊。才高李白,学绍虞卿。哲人在望,高山景行。”

虞集,谱称必集,元朝戊子岁以翰林学士致仕,转为通政大夫,赠江西参政封仁寿郡,以文章入阁,历官十二任,素孝友、善诗文。

虞元矗登北宋熙宁戊申进士,授太学博士,历国子侍讲学士。

虞棋,登北宋政和四年辛卯进士,历户部尚书,封秦国公赐大师。虞舜日、虞信、永乐年间任御史大夫。舜日官职未明。

清代医学家虞博。诗人,节法家。画家虞景星,宋代虞必槃字仲常,登延佑进士,曾任吉安永丰丞,湘乡州判官,湖北省嘉鱼县县令。虞称堂字学灏、清乾隆二十年(1747年),出任湖北省广济县知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主修《广济县志》,全书22卷三十七万八千余字,书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广济县地方志办公室与县档案馆均有复印件。

近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虞上通(化名江华,已逝世),祖籍广西钟山县钟山镇大虞村人。

虞氏历代名人贤士,尚有不少,不胜枚举。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