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史志报刊 >> 风采 >> 内容
循着历史的“真迹”前行
发布日期:2012-10-14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法国史学家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然而,当下的实情是,富足起来的人们殚精竭虑地追名逐利、毫不含蓄地“崇洋薄己”、标新立异地新解历史,那些历史剧的编制者们或千篇一律“高大全式”地“正解”历史,或戏说来博取收视率和市场,却往往费财费力甚至弄巧成拙。不知不觉中,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那段热血奔腾、震撼人心的历史被异化了、抽干了、荒弃了,被弄成了一部部枯燥、干瘪的标本,昙花一现后无人问津。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我想,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为这句话做了注解。初知金一南,是一次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被这位军事学博导理性、客观、全面的时事分析、历史解读所吸引。百度这位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苦难辉煌》一著赫然列于各类研究成果之首。原以为该书不过是传统记史的再续,然而一章一章读过去,就不禁想起了瞿秋白的这句话。
  《苦难辉煌》全现了历史,立体式地还原了历史人物,颠覆了革命剧、战争戏中衣服齐整、脸色红润的演员们演绎的情节,否定了几声炸响、驳壳枪一挥、冲锋号一吹就获胜了的历史剧既定模式。
  不妨看第九章“烈火真金”之“二、残兵•火种”一段。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的红十军团,在国民党军队王耀武部的追击下,几近覆灭。转战前,刘畴西很自信,听不进粟裕、寻淮洲等人的意见,结果除粟裕率少部分兵力机动转移外,余部自方志敏至普通士兵,或牺牲或被俘。原来相关史料在介绍刘畴西其人时,更多的是用“自以为是,犯了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这样的字眼来评价,有的刊物更直接用“刚愎自用”来批评刘畴西。然而,一边倒的各种评判忽略了本书所补充介绍的刘畴西被俘后的表现。刘畴西被俘后,因其在蒋介石率黄埔军第一次东征时奋不顾身、因伤被锯掉左臂的英勇,蒋介石便命亲信顾祝同设法将刘“争取过来”。顾祝同亲往三次,又联络更多的黄埔同学做工作,但刘畴西不为所动,终被杀害。所以我们叹息甚至“愤恨”刘畴西的战前自以为是、失利后优柔寡断,但又不得不叹服刘畴西的意志之坚忍不拔。就此而言,我们应远离“一边倒”式的评价模式,避免那种好则白璧无瑕、坏则一无是处的狭隘评判。
  再看第十一章“苦难辉煌”之“四、赤水不是逍遥津”。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作为经典战例,为史书、各类研究及评论者们津津乐道,还被拍成电影被广泛宣介。《苦难辉煌》对“四渡赤水”高度肯定,但也客观地予以分析:“一渡赤水”是因为土城失利而被迫转战,“二渡赤水”的遵义大捷中红军付出了很大代价,战后大部分连队损失过半,“三渡赤水”前鲁班场失利,红军又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落脚点。所以,必须客观地看到,“四渡赤水”不是神机妙算,有的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决策作出修订,其中的安危并存、转败为胜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神武,而是领袖人物的自我否定、清醒剖析、及时灵活决策所导演的,更是红军将士殊死决战、不断寻求突围的惨烈。
  在中共历史上,李立三其人似乎被人遗忘,如被谈及,也是与王明并列,因为“立三路线”而饱受非议,以至于多类史料讲到安源工人大罢工时,很少提及从始至终一直是领导者的李立三。实际上李立三的命运就是不断地为历史牺牲自己,他不仅由于自己的错误承受了应有的或不应有的对待,还要代人受过。《苦难辉煌》讲了这么一段情节:1946年,李立三终于获准从苏联回到东北,化名李敏然,一些单位请他去讲党史,他就自己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者个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称赞。也有人听了以后疑惑不解:“您怎么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李敏然的回答令全场大吃一惊:“我就是李立三。”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作为一个革命家,李立三胸怀坦荡,其自我批评精神让人钦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至今我们都知道他的错误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他的功劳何在。细想,丢掉了个别的真实,还能获得全面的历史真实吗?李立三为他主持中央工作三个月的错误一直“被批评”至今,这样一位极富悲剧色彩的人,“文化大革命”中显然不能幸免,各类迫害后,李立三服用大量安眠药自尽,几十年忘我奋斗被化为青烟。《苦难辉煌》提示我们,不能总是为了历史主流而藐视个别。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常抱怨过去革命者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复存在。可是,我们却一遍一遍地把历史朝这面颠过来、又一遍一遍地把历史朝那面倒过去,总是在攻其一点、否定其余中忽略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完备考量。实际上,历史是不能颠倒、肢解的,面对众多的历史财富,把它们活生生地摆出来让大家看,不是更能令人感动、广受教益吗?
  《苦难辉煌》——辉煌追忆中也不失对“苦难”的叙写和对历史全新的审读。用金一南将军在该书“前言”中所说: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们,必能从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是的,历史有兴衰,也有个体在其中的或悲或喜的足迹。所以我们不能隔断历史的集大成,在完整析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循着历史的“真迹”,我们就会安静下来,思索品味后不断前行。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