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常州党史 常州方志 常州年鉴 史志报刊 史志场馆 宣传教育 互动交流 龙城影像
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史志报刊 >> 风采 >> 内容
忆往昔修志岁月稠
发布日期:2011-09-27  来源:市委党史工委  浏览次数:  字号:〖

  编史修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经历代而不衰。但从清末以来,常州修志事业已经中断了百余年。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我市成立修志办公室,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着手编修《常州市志》,同时发动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展编史修志工作。我是从郊区检察长的工作岗位上调到市志办的,当时市志办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的压力,一方面是如何实施自身的修志任务,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是市属各行业、部门的修志工作如何开展,亟需市志办加以辅导。我曾经以“临时工做临时工作,编志办无编志办法”来形容当时的困境。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他们多数不理解、不重视,不愿意从本职岗位上抽调得力人手从事编史修志工作,认为“修志无用”“修志不出产值、不出经济效益”,因而推进修志工作阻力较大。

  “万事开头难”,修志的开头更难。而克服这一困难最关键的是尽快熟悉修志业务,取得和掌握修志工作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克服被动局面。我凭着数十年来养成的“不懂就学,在学中干、干中学”的习惯,通过《中国地方志通讯》《旧志名家言论》和各省、市出版的方志研究刊物等业务学习材料,用心钻研、联系实际、举一反三,通过学习、探索和修志实践,积累修志经验,逐步实现从修志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

  《常州市志》的编纂,是一件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志书的总体设计到志稿的试写、评审、定稿等一系列过程,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修正,记得市志纲目就先后进行了8次大的改动。当时认为纲目、资料、编写人员是修志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有了一个初步的纲目以后,就着手抓资料工作和人员培训两件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新编市志时间跨度大,历史资料散失严重。对此,在修志工作开局之初的1982年和1983年,把收集资料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主要精力,组织所有修志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摘抄、复印大量的档案、图书、报刊、文献资料,征访了数以千计的知情老人,抢救活资料。1982年12月,市志办抽调各区、局、行业部门10多名编志人员,由我带队长驻南京,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省档案馆、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查找摘抄资料。确定1983年为资料工作年,2月初召开资料工作专业会议。4月,在市供电局举办资料工作规范化展览,召开现场交流会,先后组织500余名修志人员参观交流,组织22个区、局、公司开展互查、交流,重点介绍了交通局、一院等单位编写资料长编的经验。通过学习武汉市工作规范化的经验,市志办制订了《资料工作的若干规定》。并着手把一些专题资料、长编资料、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以及新征集到的珍贵资料,陆续编印《常州地方史料选编》共15辑,用于征集、考证、交流、保存。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也积极投入具体编写工作中去,完成了《常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20余份50余万字的资料长编。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常州市志》各卷、章进入编写阶段,根据分工,我承担建置地名、县区概况、农业、党派社团、公安司法、新闻出版、自然科学、卫生等卷和部分大事记、专记等编写任务。我牢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格言,字字推敲,句句斟酌。有时为了考证核实一件史实,不厌其烦地查阅、对比大量资料,务求真实。经过数年艰苦、辛苦、清苦甚至痛苦的笔耕、磨炼,终于完成了承担的编写任务,总字数70余万字。

  关于《常州市志》编修的步骤与方法,也是经过了一个反复研究、再三讨论的过程,最终选择了一个由下而上,三级成志(即“三级修志”方案:各基层单位编修基层志,各行各业编修行业志、部门志;在此基础上编修市志),逐级完成的步骤。常州市“三级修志”的做法,在全国各地第一轮修志工作中堪称是比较独特的一种模式,受到全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重视。全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董一博来常期间曾问过我三级修志的由来,我说是从省、市、县三级修志的提法移植而来的,他表示赞许。“三级修志”也引起了全国修志同行的关注,普遍认为是常州市的创新之举。

  第一轮修志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参考,甚至于没有足够的理论准备。因此,当代修志工作者,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既要编修出无愧于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方志,又要在修志实践中开展新方志学的理论研究,两者都是具有开创性质的事业。

  市志办成立之初,主要精力放在发动和组织各行业、部门、基层单位落实修志任务。当时全市共有区、局级编志单位88个,基层单位500余个,面广量大,一度时期来市志办反映情况,请示问题的编志人员很多,市志办人手又少,应接不暇,陷于被动,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探索、实践,提高各级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平,市志办先后组织数十名修志人员赴武汉、洛阳、成都、内江以及东北一些先行城市学习取经,选送人员参加培训班。从编印《方志学讲座》《业务学习材料》《编志手册》《简明方志名词集解》等入手,引导大家结合修志实践开展学术研究,并创办《常州史志通讯》作为学术研究的园地,主动倡议建立苏锡常三市和辖县的市志、县志协作会,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展方志学理论研究。市地方志协会成立后,我任秘书长,大力倡导方志学术研讨,课题涉及方志编纂的各个方面,始终做到密切结合修志实践,碰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强调研究的实用性;通过审稿,评稿,从志稿的优缺、得失中进行学术研讨,对修志中的重点、难点作专题研究,突出研究的针对性;除基于实践的应用研究外,还开展方志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找出修志的普遍规律。全市方志工作者数以千计的论文,被省以上方志刊物录用的比例占30%左右。我撰写的《城市志研究的辩证法》《明去取,审详略》等40余篇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不乏创新见解,曾为修志同行所称道。全市形成了“众手成志、众口评志、众脑研志”的局面,出现了常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志学研究的繁荣景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0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1995年,500余万字的新编《常州市志》正式出版。在此前后编纂出版辖市(县)区志近10部,行业、部门志数十部,基层志数百部,如此卷帙浩繁的工程,其总篇幅大大超过本市历史上全部旧志的总和,这是解放后本市最大的文字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建设成就相比,毫不逊色。修志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方志理论的研讨,其直接的结果是培育和锻炼出一大批修志人才,有的成为当代的方志专家。综观常州的修志事业,实现了出志书成果、出方志理论、出修志人才的三个目标。2010年,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这是市志办成立30年来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全市修志工作者30年来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

  

 
Copyright By www.lcc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6楼
邮编:213022 Email:cz_dszl@163.com 电 话:0519-85680976 传 真:0519-85680979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